真正开始看书以前,从未想过,阅读的方法,也可以写成一本书,而且,竟然会延伸出这么多的版本,即使,我们是用自己的母语看书。
类似的方法论书籍看过几本,大致不求甚解。尽信书,不如不看书。即使很多方法论的内容,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根据每个人的看书速度,脾性,甚至是物质基础来说,都该有自己的方法论。
比如我看书的速度很快,集中注意力的情形下,休假日可以看完至少两本书。所以,这对我这样的三无青年来说,书单的银票就是个不小的压力。在尊重作家的基础上,可以先免费借阅,三天内,足够我看完一本书的了。
同时,很多大V都会强调,很多书都需要仔细研读,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用眼睛扫射的。这,就我和的现实处境不太相符合了。尽管我想平复自己的情绪,可是,对于已经不年轻的自己来说,迫切希望通过阅读能找到自己。阅读的速度过快,何尝不是太过急躁的一种表现,这时候,如果让我立马去复习一本书超过一遍,其实也是浪费时间的,因为几乎无法沉淀下来,那样还不如不读。
所以,我给自己建立了这个书单。在看完电子书后,觉得很有必要来看的书。尽力先回忆,并且写下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来,完成自己的年度阅读量计划后,再抽出几个月的时间,二度过滤。
这个方法,我没有在相关的书籍中看到过,只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适合自己的。毕竟真正经典的书籍,数量也不是那么庞大。阅读的厚度,需要逐渐减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