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又名“空窟山”,《峄县志》 记载:“空窟山巍大石离立,尤多奇状一一中空, 石脉隐起,金色,夭娇如龙。石平如砥,光洁。大石矗立如柱”。
空山位于峄县万亩石榴园西部,与著名景点娘娘坟、大光明寺和逍遥谷为邻。
空山不高。东西狭长。山多灌木和低矮乔木。虽处石榴园多处景点之间,却常年人迹罕至。
前几年,峄城区作家协会邵明思老师组织了多次空山探险,初步探明空山之上,众多裂隙联通着一座山中“地下石城”。
邵明思老师有专文记述且发表在齐鲁壹点上:“已经探明,在空窟山地壳下的8米—35米深的层面之间,潜伏着一座地下石城。对照地下石城,在地面的上方是“米” 字峡平台,多道峡谷均被叠式的巨石盖顶。总体上摆设成东西走向的石头营盘,并集合成为连环阵式,非常壮观。”、
“在这一范围内的地面上,有凸起的叠式巨石堆积、有凹陷的坑壑、有刀削般的陡涧峡谷、上下直竖的溶沟、独立的断崖、天然漏斗、落差型洞穴、溶蚀性盆地等多姿多态,星罗棋布,纵横交织。天设地造的危险关卡,难以逾越的屏障,成为了阻碍人行的禁区。此处只容鸟兽等动物出没,偶尔有牧羊人涉足其边缘,只有望而兴叹,古住今来,极少有人问津。”
我十分佩服峄城区的诸位作家的探险实践,并初步揭示了空山这座鲁南神秘山峰的裂隙洞穴的真实模样。
也因此对空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2024年一年间,5次登上空山,只为寻找那裂隙和洞城。
首次登山,我们选在空山西侧逍遥谷。
有小路。
只是行至半山腰,坡陡起来,灌木多起来,路边坟场多起来。
关键是,好不容易登上山顶,遥看空山,还有一段距离。必须趟没膝深的野草,过一道山谷。
那一次,因夕阳西下,天色将晚,我们返回了。
二次登山,我们选在娘娘坟一侧。
在老槐树下过石桥,就遇到三条上山的路。我们选择了最北侧的路。
山不高,怪石嶙峋,登顶之后,才知道距空山,还有很长一段路,也是要经过穿越灌木丛和没膝野草地带。
我们并没有着急前行。在这第一个山头上,我们伫立于石阵之上,看见南侧悬崖边上,有巨石独耸,像雄狮,又像一位将军。
给将军拍照的同时,东望狮山之山,大光明寺建筑巍峨耸立,景象壮观。
从巨石阵下去不久,竟然遇到了一条小路。只是没有多长,就又消失在灌木丛中。
等我们终于登顶空山,又看见夕阳余晖映照下的羊鼻子山和圣土山。
我们还是没有寻到裂隙和洞穴。
不过,在脚下的巨石上,已经发现许多石缝和孔洞!
第三次登空山,我们选择的是自娘娘坟西去,最南侧的一条小路。
一路在山下西行。
至空山下,开始爬山。
到山顶,是我们第二次爬山看见小路的地方。
登上空山,依然没有裂痕和洞穴的迹象
我们向可以看见的美好出发,南行,下陡峭石壁,登上南端的山崮。
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慨,每个人都吼了几嗓子。
第四次登空山,我们选择了从娘娘坟西去中间的一条路。
到空山上,稍事休息。
往北走,脚下巨石平坦坚实,有小的裂隙出现。
北去百米后,大裂隙突然显现!
我们下到裂隙之下,艰难前行。时时被落石和树木阻行。又有的时候必须匍匐前进。
裂隙如迷魂阵。我们几个老头老太太不敢放肆,找个路爬了上来!
后来的几次登空山,我们有意了解更多的裂隙和洞穴相关信息。
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
但是始终没有敢往那传说中的地下石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