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像爸爸一样,永不认输"

面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题,刚刚上映的《银河补习班》的主题与之契合。这部讲述父子情的影片引发了我关于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

01

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

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

就在不久前,一名早年参加《变形计》感动电视机前数亿观众的少年,因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被媒体曝光而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

该变形的到底是孩子,还是家长?家长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才是真正为他们好?

《银河补习班》真诚地探讨这个问题:爸爸一直在鼓励儿子遇到困难不放弃,而他本人也在践行着这一点,"像台发电机一样永远不知道疲倦"。

儿子和爸爸约定期末考进年级前十名,却不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但当他看到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写申诉书时,也拿起了自己的书本。

并不是每个父亲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好榜样,而孩子却往往有着惊人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他能感受到大人的感情,也会通过模仿去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

一个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处理得一团糟、每天都充满戾气和抱怨的家长,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积极阳光、勤勉向上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孩子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身上所存在的问题。

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02

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

那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脆弱的生命因为思考的力量而变得无比强大。在影片中,父亲也一直教育儿子,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要学会思考。

这样的理念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所以,当被困在洪水里时,儿子会想到用门板扎木筏逃离险境。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人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难事,但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动脑子去想。

如果换做一个纵然成绩很好但却只会死读书的孩子,他可能已经惊慌失措而放弃了自救。而我们的教育中,恰恰没有哪本教课书给孩子上过这最基本而重要的一课。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不是先天匮乏,正相反,他们都曾是充满灵气的,只是后来慢慢被标准化的教育模式磨灭了光芒,变得越来越泯然众人。

当他们逐渐成年,与会背课文和会选ABCD相比,或许更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并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

电影中高考结束学生们撕书庆祝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仿佛在宣告自己逃脱了牢笼,从此便可以彻底解放。可正如影片中爸爸所说的那样,学习本来不应该是一个人终生的能力和习惯吗?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努力考上名校,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从此便在不知不觉的松懈中蹉跎了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也有太多太多的孩子,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航向在哪里,一旦走出校园面对波涛汹涌的大千世界,便深深陷入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迷茫。

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太过沉溺于教孩子如何射箭,却忘记告诉他们如何找到人生的箭靶子。

03

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应该是均匀地散步在他的

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爸爸为儿子请假去看航空展,老师以期末考试为由拒绝了他,并表明期末考试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而爸爸反驳道,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时刻,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应该均匀地分散在每一天。最后爸爸带孩子逃学去看了展览,回来后的考试还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不少人吐槽这是不切实际的毒鸡汤,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中肯定了这部电影的同时,也半开玩笑地调侃自己儿子"不要相信考前逃学能帮你进年级前十"。

差生逆袭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并不清楚,但这让我想起中学时代,班里一个女孩子曾赶在世博会结束前,和妈妈一起请假去上海看完了所有展馆。那也是在一次月考前夕,大家都为这样会耽误复习而很不理解。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早已不记得那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了,可她却拥有一段可以被永久珍藏的独家记忆。

就像电影中的孩子,在这次航展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并从此坚定不移地向成为宇航员努力。在回来的旅程中,还获得了惊心动魄的一段经历。"我确信我是在那一秒长大的,因为我发现原来大人,也是需要照顾的"我想,这样的收获,是多少次考试都给予不了的。

04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影片中这对父子间的浓浓感情被很好地展现在一些小细节中:年幼的儿子不愿离开还在服刑中的爸爸,爸爸就说我们走不同的路,比赛谁先到家。

出狱后爸爸和儿子回到老房子,看着曾经记录孩子身高的线和眼前已经蹿高一大截的儿子,五味杂陈之感瞬间涌上心头。

甚至是在父子出现隔阂之后,已经年迈的父亲像儿子小时候等他一样,在阳台上一圈又一圈转着手电筒,照亮回家的路……

但是在这种宽松开明、充满父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子,也并没有长成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在父亲的清白与自己的前程中,他曾自私地选择后者。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这句台词,是电影中的父亲在某一次冲儿子发火后心怀歉疚说的话。那么,儿子也是第一次做儿子,当看着父亲苍老的背影独自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儿子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我们总是一味地要求父母理解我们,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读懂了父母。影片结尾冰释前嫌的父子在漫天黄沙中相视而笑,"爸爸,您的教育并不是失败的"。

对于教育和亲子关系这个本就复杂而深刻的话题,孰对孰错,如何去做,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它所做出的种种反思与探讨,才显得弥足珍贵。

希望这部充满温情的电影,可以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也希望父母和孩子都可以静下心来,体谅对方、靠近彼此,而不是等到隔阂与芥蒂再也无法消解,才发现自己与最爱的人渐行渐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 特意摘录下来。 第一部分第1节:序言 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 序言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
    吼少说阅读 10,436评论 1 70
  • 昨天睌上妈妈就买好蚊帐,就要爸爸来咯,那个蚊帐,爸爸看了一看,就知道,怎么弄了,弄一弄,再看一看,弄一弄再看一看就...
    悦宁_4bfd阅读 207评论 0 0
  • 你说你要征战天涯 男儿应当鲜衣怒马 可你是我最美的梦啊! 我躲过追杀 拿起金枪银甲 随你仗剑天涯 战场上一地黄沙 ...
    长叶漫漫阅读 235评论 26 4
  • 凡事都有个开始,却并不都有结束。写作这事,年少时痴迷了许多年,渐渐又当作情绪的出口和稻草;再之后成为工作的工具;到...
    方糖唐阅读 2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