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 多抱抱孩子,就是溺爱了吗?

文/ 粒粒

先生总是"取笑"我过于"娇惯"儿子,稍有风吹草动,就急匆匆地查看,每次哭闹,就一定要抱着不放。结果,儿子现在不能有一分钟看不到妈妈,醒来第一件事:如果眼里没有妈妈的影子,必定要把我哭出来才善罢甘休。

对于妈妈来讲,没有什么比孩子对于自己的依赖更加甜蜜的事了,虽然在甜蜜的同时,我也比原来更加劳累。他已经不是那个刚刚出生时,柔弱的像一只小猫,我单臂就可以抱着箭步如飞的小婴儿,他高了、胖了、又能爬又会坐,又喜欢一定要站着,因此需要我更加小心和细心的照顾。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外部。每次送到day care的几个小时,他往往是哭得最凶的那个小孩,有两次都是育婴人员不得不提前把我找去,因为哭得实在厉害,担心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每次把我找去,儿子在我出现的那一刹那,就马上破涕为笑。于是,育婴人员得出了结论 :这是一个抱得太多,有点"溺爱"的小男孩啊。

为此,我也有一些苦恼。因为,我一向标榜自己是科学加理性加爱心育儿,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个"溺爱"孩子的妈妈。可事实上,儿子的表现直接否定了我对自己的过高评判,他更爱哭,他不愿意陌生人抱,他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妈妈。

相比之下,好多同龄的宝宝表现出来的的确更加乖巧。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尽量少抱,如果孩子用哭来"威胁"妈妈,就让他哭,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哭后目的没有达到,就当然不会再反复用哭来求抱。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单纯为了锻炼孩子不要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学会自己玩,少求抱的目的,这样做,显然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一个七八个月的孩子来讲,这样真的有利于他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吗?

哭,是这个月龄的孩子的重要沟通和表达方式之一,而大人却要剥夺他的这个能力;喜欢妈妈抱,也应该是这么大的孩子在世界上能感觉到的最安全的方式之一,毕竟,世界对于几个月的宝宝来说,还是崭新的和未知的,也毕竟,孩子出生前是在妈妈的肚子里,每秒钟都不会分开。因此,多抱怎么能算得上溺爱呢?

纵然,得到了一些"负面"的评判,我仍固执地认为我是孩子的妈妈,我对于自己孩子的需求和性格最为了解,我有责任抵住外界的看法,按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一向认为,所有他人的理论,无论如何好,都只是他人的,他人就有他人的环境,他人妈妈的个性,和他人宝宝的个性,这些都是引导结果出现的必然条件。因而,没有什么育儿理论是可以全盘照搬的,参考是可以的,但是最终能不能适合自己的孩子,还是需要妈妈来做决定。

与此同时,我也找到了关于多抱孩子,对于孩子的发展更有益处的理论支持,《父母圣经》这本书及时雨一般地出现了,我在图书馆看到它时,翻了几页,就找到了我所需要的答案,对于孩子哭,应不应该抱,书里是这么说的(原文英文,我按自己的理解译成汉语):

*事实上,在宝宝哭时及时抱起,并不会宠坏孩子。相反,这样会使宝宝有更强的安全感,从长久来看,宝宝以后会更加容易养成不哭的习惯。

* 抱起并安慰哭闹的宝宝,不止给宝宝带来安全感,还是宝宝对世界建立信任的基础。

*在宝宝的7-9个月之间,他开始抗拒除了父母之外的人,别人抱他时,他会通过哭来要求回到父母的怀抱。

* 同时,在7-9个月的月龄之间,宝宝认为只有自己看的到人或事物才是真正存在的,当父母离自己的视线,他会感到焦虑,开始哭闹,而一回到父母的怀抱,就立即开心起来。

其实,我心中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做法,不会轻易因为他人的评论而改动,但是仍旧想引用这本权威育儿书籍的理论支持一下自己。作为妈妈,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难免会因为感情的亲密链接而过于盲目与感性,因此,很多育儿书籍和理论与其说是对于自己的教育,不如说是自己的精神指导:我确信我是对的,多抱并不是溺爱孩子,你瞧,书上也是这么说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宝宝出生第六天睁开眼睛时间比较长。 出生第一天我没怎么看到宝宝,打了两针疫苗。第二天自从洗澡后开始哭得比较凶。第三...
    golden_raven阅读 4,895评论 0 2
  • 人生在世,身旁总有很多人在你身边走走停停,但真正能让你牵挂的却只有一人。 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在你没...
    冷月如歌阅读 1,599评论 0 0
  • 红叶染树,黄叶铺地。红叶似火热奔放的少年郎,在枝头恣意张扬;而黄叶却似清高的隐士,宛转隐约,又似游走的诗客,浅啸低...
    王了一一阅读 3,630评论 2 6
  • 0x00 前言 关于TDD测试驱动开发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在游戏开发尤其是使用Unity3D开发游戏时,却听不...
    陈嘉栋阅读 4,24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