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香山去的不多,植物园去的也不多,但好像以前一般都去的是北园,因为北园里景点儿比较多,卧佛寺、曹雪芹故居、梁启超墓、孙传芳墓什么的。其实最早的北京植物园就只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里这个,北边那部分是后有的,有了北边那部分之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这边才“变”成了南园,说的有点儿绕哈。北园和南园是分开收费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是于1956年在俞德浚院士等老一辈植物学家倡导下,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选址建成的,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院于50年代建立的植物园中较早的一个。北京植物园地处首都,又有历史悠久、科研力量雄厚的植物研究所为依托,一直是我国和科学院植物学与植物园领域对外展示成果和学术交流的窗口和门户,还有一批成绩卓著的科学家,在植物园迁地保护和资源开发研究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园规划面积119公顷,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2430平方米。已建成宿根花卉园、月季园、牡丹园、本草园、紫薇园、 壳斗区、裸子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 植物园收集保存植物7000余种(品种),并与60多个国家(或地区)300多个单位有植物种子交换关系。
北京植物园(包括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以收集保存我国北方温带及其生态环境相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为主,重点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和环境修复植物等重点类群的 调查、收集与保育,并兼顾国外重要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资源植物发掘利用研究。其定位为:1、国家战略植物资源的储备库;2、我国北方和全球温带地区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基地;3、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植物园在科普宣传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年接待公众约20万人次,是北京和外地部分专业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的定点实习或学习单位,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等称号 。
看完了科普展示中心里的腊梅展后,我们赶紧移步温室,参观时间到下午4点半,怕再晚人家就下班了。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里的这个温室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京城最老的展览温室,2018年1月1日起停止对外开放,整体改造了一年多,旧貌换新颜。
提及这座老温室,在以往的岁月中,也曾是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但收集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和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珍稀植物1300余种,如朱老总捐赠植物园的西藏虎头兰、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赠送的国礼菩提树,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引种收集的沙田柚、虎头柑、白兰花、人心果、光棍树等,该温室几十年来为我国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利用、迁地保育、科普教育发挥过重要作用。改造后的展览温室在原有基础上面积略有增加,性能和格局将更适宜热带植物的养护繁殖与观光游览,同时在节能、空间利用等环节的处理上更加科学合理。
1 四季花厅
2 棕榈室
3 阴生植物室
4 果树室
5 裸子植物室
6 食虫植物室
7 多肉植物室
8 菩提室
9 水生植物室
我们一直逛到人家下班才走,呵呵。这个植物园还挺好的,10块钱看了腊梅展还看了温室,性价比超高呢,北园的温室要50块钱,当然那个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