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6日
《影响力》读书笔记之3
动物行为学家有一项研究,是关于雌火鸡如何照顾幼子的。
火鸡妈妈是非常称职的母亲,它们有爱心、警惕性高、对小火鸡呵护备至。它们会把小火鸡拢在身下,而且花很多时间将它们弄得暖暖和和、干干净净的。但火鸡妈妈育儿方法却有点奇怪。实际上,所有这些育儿工作都是由一件事情引起的,那就是小火鸡“吱吱”的叫声。而小火鸡的其他辨别特征,如气味、感觉或相貌,看起来在育儿过程中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如果刚出壳的小火鸡发出了“吱吱”的叫声,它的妈妈就会来照顾它;如果它没有发出这种声音,它的妈妈就会对它置之不理,甚至有时会杀死它。
有趣的是接下来的试验。动物行为学家福克斯(M.W.Fox)曾用一只雌火鸡和一个黄鼠狼标本做实验,生动地说明了火鸡妈妈对这种声音的极度依赖。黄鼠狼是火鸡的天敌,每当它们靠近时,火鸡妈妈就会发出愤怒的叫声,对它们又啄又抓。研究人员也确实发现,即使是用绳子拉着黄鼠狼标本去接近火鸡妈妈,也会立刻遭到它们猛烈的攻击。然而,同样是黄鼠狼标本,当把一个能发出“吱吱”声的小录音机放入黄鼠狼标本体内时,火鸡妈妈不仅会接受正在靠近的黄鼠狼标本,而且还会把它拢在自己的身下。一旦把录音机关上,黄鼠狼标本马上又会遭到凶猛的攻击。
雌火鸡的这种行为看起来非常荒唐。它会将天敌拥在怀中,只因为它会发出“吱吱”的叫声;它会虐待甚至杀死自己亲生的孩子,也仅仅因为它没能发出这种叫声。它看起来就像一台母爱天性自动受到这种声音控制的机器。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并非仅存在于雌火鸡身上。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很多动物身上发现了这种有规律的、盲目机械的行为模式。
雌火鸡表现出来的这种行为模式被称为“固定行为模式”(fixed-action pattern),它包括错综复杂的一连串的行为。这种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组成这种模式的行为每次都以相同的方式按同样的顺序发生。就好像是将这种模式录在磁带上,放在动物体内一样。每当特定的情景出现时,“咔嗒”一声按下按键,特定的磁带就开始播放,一系列的标准行为就会出现。是什么启动了磁带、按下了按键?触发特征(trigger feature)!
故事讲完了,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一)这种行为模式到底是好是坏?
这仍然是一个判断的赌博性的问题。对于雌火鸡来讲,它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能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因为其“脑力枯竭”,必须选择最为简便的方法来做决定。
物种演变的过程中,雌火鸡选择了这种方式,自然有它的道理:会发出“吱吱”叫声的小火鸡,最起码是正常的、健康的小火鸡。这也符合了“物竞天择”的原则。而对那些不能发出“吱吱”叫声的小火鸡,基本上可以判断为不健康的、有缺陷的,自然应该遭到淘汰。
但这种行为模式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容易遭到天敌的模仿攻击。
(二)人类是否存在同样的行为模式?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体内也存在着类似的事先录制好的磁带。通常情况下,这些磁带都会起到对我们有益的作用,但有时候触发特征也会愚弄我们。
(三)盲目机械的行为模式
大到人类的繁衍过程,小到个人的成长过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前,我是这么做的;现在,我碰到了同样的问题,自然是采取同样的解决办法,因为有了以前的成功经验可以指导。
对吗?大多数是对的,历史上是对的,但今天这件事情,很可能就是错的。
关键在哪里?盲目!机械!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类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事都在变迁,而应对之道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每次想到这样的问题,就想起了SP-NICE工作期间的事情。小姑娘做了份工资找我签字,我让她重新做,她一定要强调“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是啊,以前这么做是对的,但今天我们需要做一些改变。
对,就是这个改变!历史经验只能保证在同一水平层次上的传承,唯有改变才是前进的阶梯。
奥巴马说“主动求变”,我还觉得他只是竞选的“幌子”,但其道理确实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
改变什么?我看,首先在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认真地理清楚我们内心的思维逻辑,任何一件事情的决定都必然是内心的价值主张与决策逻辑的结果,找到它们!然后,我们要学会尝试新的逻辑关系,尝试新的可能的选择。
可是,我们在创新改变的环节上被三个词语绊倒了:懒惰、害怕、求同。
(四)触发特征的把握
阴险的人,善于掌握别人的触发特征。不管是故意去刺激你,还是引导你走向一个误区,总之是让你在无形之中顺从了他的路线。
所以,我们要善于从触发特征上发现问题。
首先,我们自己的触发特征有哪些?比如情绪上,我们比较地容易冲动在言辞?态度?外貌?习惯?还是其他的什么细节?
其次,人们常有的、比较共同的触发特征有哪些?
再次,我身边的这些人有些什么个性化的触发特征?
最后,就是如何冲破触发特征的“按键”作用。
总结起来,我们需要冲破固定行为模式,应该从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改变行为顺序以及改变采取的行为本身。套用计算机科学的说法就是改写程序。
第二,明确触发特征,认识触发特征,甚至是让处罚特征与积极的程序建立关联。
(五)书中的故事,请有德者用之
两种鱼类的配合是很默契的。一方是体型较大的石斑鱼,另一方是体型较小的鱼。小鱼是大鱼的清洁工。大鱼允许小鱼靠近它,甚至跑到它嘴里帮它剔除附着在牙齿或鱼鳃上的真菌和其他寄生虫。这种安排实在是太完美了:大鱼身上的有害物质被清除了,而当清洁工的小鱼毫不费力地得到了晚餐。通常,大鱼会吃掉任何靠近它的小鱼,但当这种清洁工小鱼靠近它时,它会立刻停止游动,长大嘴巴浮在水中,几乎静止在那里。当小鱼上下起伏地游过来时,大鱼就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显然,小鱼的这种游动方式是让大鱼突然间变得驯服的触发特征。
WEIYU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了启发:模仿清洁工小鱼的游动方式,慢慢地接近大鱼。大鱼自动地停了下来,一动不动地浮在水中。WEIYU赶忙咬下一大口大鱼的肉,在受到惊吓和伤害的大鱼回过神来之前飞快地向远处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