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匆匆时光,愿你如初……
苏念第一次在设计院看到陆承宇的名字时,手里的咖啡差点洒在新做的方案上。
公示栏里,“陆承宇”三个字嵌在“年度优秀建筑师”的标题下,配着一张西装革履的证件照。他下颌线比高中时更清晰,眉眼间褪去了少年气,只剩下沉稳的轮廓——可苏念还是一眼认出,这是那个曾在她家楼下,踩着单车等了她整个高三的男生。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晚上七点,老地方见?”
老地方是巷口那家开了十二年的糖水铺。苏念到的时候,陆承宇正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摆着两碗冰镇绿豆沙。见她进来,他抬头笑了笑,眼角的弧度和八年前送她去大学时一模一样。
“你怎么知道我回来了?”苏念拉开椅子,指尖触到玻璃杯壁的凉意。
“上周去参加城南科技园的评审会,看到了你的名字。”他推过一碗绿豆沙,“苏设计师的生态办公楼方案,很惊艳。”
苏念忽然想起十八岁那个夏夜。也是在这里,陆承宇把填好的志愿表推给她看,第一志愿是北方的建筑系,而她的志愿填了南方的园林设计。蝉鸣聒噪的巷子里,他搅着碗里的糖水轻声说:“没关系,反正城市规划总要和园林设计打交道,以后有的是合作机会。”
那时他们都以为,“以后”是个很近的词。
大学四年,他们的聊天记录里塞满了图纸和公式。苏念会拍下图书馆窗外的玉兰发给陆承宇,他则回传凌晨三点的设计院夜景。她在电话里抱怨植物配置方案被驳回,他就画张简笔画逗她——歪歪扭扭的小人蹲在树苗旁,旁边写着“苏工加油”。
真正的考验是毕业那年。陆承宇拿到了国外顶尖事务所的offer,而苏念被导师推荐进了本地最好的设计院。视频通话里,他对着电脑屏幕里的录取通知书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去三年,等我回来。”
苏念记得自己当时笑着点头,挂了电话却蹲在楼梯间哭了很久。她知道他有多想去那个舞台,就像他知道,她有多舍不得这片生长了二十年的土地。
“去年在米兰做项目时,看到一个垂直森林建筑,第一反应就是你肯定喜欢。”陆承宇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特意拍了视频,回头发给你。”
苏念低头舀了一勺绿豆沙,甜意漫过舌尖时,忽然听见他说:“科技园的二期工程,甲方希望建筑和景观由同一个团队负责。”
她猛地抬头,撞进他带着笑意的眼睛里。
“苏设计师,有没有兴趣和我合作?”
窗外的风卷着玉兰花瓣飘过玻璃,像极了八年前那个傍晚。那时陆承宇骑着单车,后座载着她穿过长长的巷子,校服衣角被风吹得鼓起。他说:“苏念,等我们都能独当一面了,就一起做一个项目吧,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设计的东西有多棒。”
第八年的风穿过糖水铺,吹动了苏念额前的碎发。她看着陆承宇眼里的认真,忽然明白有些约定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藏在时光里的伏笔。
“好啊,”她抬起头,笑得明亮,“不过陆建筑师,合作的话,咖啡得你买。”
陆承宇挑眉:“没问题。另外——”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玉兰书签,轻轻放在桌上,“欢迎回家,苏念。”
绿豆沙在碗里晃出细小的涟漪,就像他们共同走过的这八年,看似平淡,却早已在彼此的生命里,刻下了温柔而坚定的印记。而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