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个体也有品牌
我们羡慕别人的48000中可能的人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斜杠青年,没有人愿意输,在职场或者生活。
所以身边涌现出一群爱学习的朋友,下班之余专注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阅读、手绘、ppt、形象设计、玛雅…同时经营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默默地希望通过内容创业在社交网络打造一定影响力,传播自己的品牌。
不说人人都能成为spenser、彭小六、秋叶这样的A咖,至少经过持续的学习+输出,可以叩开更多机会的大门。
但是,为什么辛辛苦苦写的公众号,粉丝还是那几位亲戚朋友?
因为你缺少互联网运营思维。
其实无论是通过内容运营打造个人品牌,还是你正在企业中担任新媒体运营、互联网运营岗位,总要遇到一个问题,如何拉新?
有新媒体运营的朋友说,你能不能直接甩出几个用户增长的套路?我特别喜欢这种有“功利心”的人,做事追求简单粗暴。
在内容拉新很慢的情况下,怎样实现用户增长?
1. 垂直度高的爆款思维和品牌人格
-
在你确立好公众号的定位之后,多做垂直度高的优质内容分发。(关于定位的内容不做细说)
思考什么内容对用户有价值,对特定人群产生怎样的“利益”,解决一类用户的哪些痛点,是学了知识、了解趣闻、还是职场缓解焦虑,不要只做愉悦自己的东西。
迅速占据所选领域的用户的心智认知,吸引高质量同频的粉丝,切忌采取投机行为,追逐暴利的热点,导致用户对你的公众号的定位感到迷茫。
比如,你是做知识分享类公众号,就不要为了吸粉盲目追热点,写明星绯闻(热点要拿捏)。这样做短期涨粉很快,但长期来看,会损耗的公众号的品牌资产,让好不容易培养的粘性用户不知所云,你的公号到底要干嘛!就算靠热点吸引来的新粉丝,质量也很低,取关率很高,因为他们不是你的目标用户。
- 品牌人格化的好处,就是独特、具象、亲近感,让用户容易记住你。
其实很多公号运营都在人格化。所谓人格化,就是标志性的东西,是价值观、人设、态度、语言风格、视觉形象等的总和。让内容在用户心中的产生独特标签,通过积累和沉淀,逐渐形成你的“个人品牌”。说到江小白、三只松鼠、沃尔沃,你脑海出出现那些“关键词”?
十二种人格模型:
早期定位一种人格,成熟后可根据产品属性变化。
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公号是个有生命力的东西,应该符合哪些特征。
- 人设?(参照十二种人格模型)
- 价值观?
- “吉祥物”形象或者运营者真实形象?(携程的海豚、彭小六的个人照及卡通版形象)
- 语言风格?(智者语气、同龄人语气、逗逼语气)
- 视觉体系?(公号的基础色、配图风格,呈现统一的视觉体系)
标准化输出模板,统一你的logo、排版、语言风格等。如果你定位是逗逼语气,就保持你的统一,让粉丝无论从哪个平台看到你的内容,都能辨别出你的独特性。
2.10w+标题的写法
这属于文案内容,不做细讲。
不要超过3行,控制在23个字左右。太短不利于搜索引擎优化。。
这里列举3种高质量标题的套路。
- “疑问型”。
“如何?”“怎么办?”
《如何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迅雷说服500万人付费的7个有效策略》
-
“定向词”。
“年轻人”“上班族”“你”“产品经理”“职场人”“新领域”
《困扰90%职场人的负情绪,如何转变为正能量?》 -
恐吓型。
《职场人必知:不会“优势管理”?你的努力终将变成焦虑!》
3.差异化你的推广时间
分析优质的竞品公号的推广时间,如果集中在晚上6:00推,你可以考虑和他们打时间差,不抢这个段的流量,改在晚上9点半~10点,或者早上7点推。
一旦确立了自己公号的推广时间,培养用户的点击阅读习惯,让他们习惯在每周这个时间点来翻翻你的新文章。
4. 多平台分发原创,靠媒体矩阵来导流
公众号的流量对于简书、微博来说相对封闭,因为只有被转发朋友圈才能被看到,所以公号靠内容涨粉是越来越难。
想办法把自己推出去,抢占一些“开放式流量”的平台。之前我把一篇文章丢在今日头条上,随便都能有大几千的阅读量。如果再稍微斟酌下选题、标题呢?
比如,一个利用业余时间在做玛雅历的朋友,不仅写公众号、写简书,今天尝试在荔枝微课的直播间讲课了。还有一个全职妈妈,除了写文字,同时也在喜马拉雅开英语绘本的音频。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一定品牌影响力,但依靠大平台的流量,小到几百或者1000+的粉丝还是可行的。
所以我们要建立媒体矩阵,相互导流。用统一的ID、风格、视觉形象去多平台分发内容。
5. 请注意!头部、底部的引导关注
一切环节皆体验。随意翻了了一下公众号,发现竟然很多公众号的运营都没重视头部和尾部的引导关注,包括像阿何有话说、简七理财也忽视了细节。
可往往就是缺少这么一个小小的引导动作就流失掉很多粉丝。
- 粉丝常用的关注公众号方式之一,是扫描底部二维码。
底部引导的目的是再一次提醒用户关注你。单纯的丢一个二维码有什么意义呢?还要考虑吸引力的文案、动图、配色、趣味性等等。一个好印象,会大大增加关注率,花点时间设计自己的底部二维码和引导文案很重要。
- 同时,顶部的引导型文字,吸引粉丝关注公号的占比也很高。
顶部引导关注的类型,有介绍品牌的、有直接提醒关注,有的高逼格,有的有趣有料。
6. 获取资料包
适当的给用户一些福利。
“获取XX型”
一般是行业干货、方案、学习资料包、视频音频等,转发的推文或者图片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有利于朋友圈的二次传播。流程:
后台回复关键字—自动推送链接/图片—用户分享转发—发送截图—领取资料包
比如,阿佳在最初运营个人公众号“阿佳说”的时候,会在文末送粉丝福利刺激关注或者帮她转发,一般是打包50本电子书,在初期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时候,也可以涨粉200+。所以平时看到好的资料、电子书、干货的时候,记得收藏。
7. 社群导流,以群养号
- 线上:打入目标用户常去的社群,定时发布你的文章。
每天早上我都能在各个群里看到朋友们互相说早安,然后分享的公号推文、简书文章、图片等。遇到能产品共鸣的内容,大家相互加微信、转发朋友圈。你会发现,往往引起共鸣的除了文章选题好,还有就是分享者绝对不是在群里丢一个连接就完事的,会配上精心编写的分享理由。并且一篇文章针对不同群,在不同的渠道,会写不同的推广文案。
- 线上/线下:珍惜每一次社群的分享活动。
彭小六出名前不也是到处“走穴”,无论组织规模大小,线上线下,无论有偿无偿,只要有机会就得争取。作为一个活动的分享者,你大可以在分享行动前做自我介绍,告诉大家你的定位、运营的公众号、对哪些人有帮助。这无疑是简单粗暴地积累人气、聚集粉丝、打造影响力的好机会。
- 微博-微信群:打卡、互推、评论。
比如,我在一个执行力超强的21天输出力打卡的微信群里。群规则是:每天要在指定微博话题里输出至少1条内容,可以是图片、文章、干货、游记、心得想法等等,并且@群里小伙伴,最后把发送内容截图发到微信群里。忘记打卡的需发5元红包。
这也是一个抱团成长的机会。群里每个人都是传播点,如果内容质量高(例如写干货),大家都会主动转发宣传。
8.拼团
这种玩法在做消费型产品会经常用到,特别是在公司里借助第三方来实现,通过转发到群和朋友圈,团数呈裂变式增长。
可以参考一些微课报名的拼团方法,3人团、5人团的折扣法。然后自己再用另一个号,假装成购买课程的学员,在留言区放上“求组队,加我微信xxx”。很快就有一群陌生朋友来找你啦,建个群,吆五喝六的让大家赶紧购买。
9. 抱大腿
去投稿,多曝光。
我在文章《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职场竞争即将进入一场“个人品牌”之间的较量》说过,未来职场是个人品牌的较量。我们做的公众号、写10w+,这一切都是为了影响力。
理论上人人都能成为斜杠青年、超级IP,只是在此之前,有很长的一段黑暗期要度过,没有知名度、没有10w+、没有粉丝、没有转发……头脑中存在固化思维的人会选择中途放弃,而打破思维局限坚持下来的人,正在拉开差距。
To be continued…
成长不孤单,我们一起向前。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