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记忆并不是从六月才开始的。
一搬进那栋孤立的高三楼,高考就开篇了。
1、
第一晚开学,我很早就归校了。
走出宿舍楼,跟随着人流涌向尚未谋面的教学楼。蓝白的校服与叮铃作响的自行车铺满了整个球场,理科班的男生攻占了较低的楼层,他们低哑又顺溜的白话在楼道间嗡嗡作响。我双手捧着书,不敢斜视,夹着尾巴快步踏上楼梯。作为一名乡音有别的外地生,于这一草一木,过客的感觉从未离开过我。
一切应该都和往常一样,熟悉的同桌和老师依旧日日相见。一切都在原地打着转,只是班主任很快就在黑板的一角写上了高考倒计时XX天。大家不管是真心实意抑或只是装模作样,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着刻苦备战的状态。我还是守在教室后面,在语文课里偷偷拿出《青年文摘》看;数学错题册写满了厚厚一本,可是囫囵吞枣式的方法终究没什么卵用。
我放下了摸黑写日记的习惯,看着倒计板上日渐减少的数字,想着自己起起伏伏的成绩发慌。
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爸妈来探望我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寒冷飘雨的冬天来得很快,他们俩趁周末骑车来给我送汤,陪着我在饭堂里吃一顿很短的午饭。
妈妈拾掇得干净整洁,符合她一贯对自己形象管理的原则;爸爸总是会很热情地和我的舍友打招呼,然后嘱咐我要吃多一点。
我总是不能送他们离开就被撵回了宿舍。
2、
一起为高考做准备的,除了紧张到四处求神拜佛的父母,还有身边的一群女孩子。
我住的宿舍里聚集了11位女孩子。对于现在已经习惯了有自己的私人小空间的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一堆性格各异、喜恶有别、习惯不同的人竟然没什么摩擦地接纳了彼此,还将洗漱拉撒的顺序都在彼此迁就中安排妥当。在那段不流行也不需要撕逼与装酷的时间里,我们除了偷偷揪着缝儿聊些少儿不宜的话题外,大多数的记忆都停留在好好学习的伟光正片段里。昏昏欲睡的大中午,我从床上抬头一望,总还有人在温书复习着,或扒成大字状、或杵在小桌子上、或靠在墙边、或把书本拍在脸上;也有人悄悄地睡着了,捏着小被子沉沉睡去,温热的潮红爬上了她的脸蛋,胶原蛋白满满的脸还皱着眉,真是一个有心事的小女孩儿。
我逮到睡在门边的黄同学还没有休息,便爬下床来缠着她给我讲解数学题。她讲得很好很认真,条条有理的话语排着队钻进我的脑袋里,只列出一句话:嗨!这以后一定是一个负责又牛逼的数学老师!
对于数理白痴而言,这个世界上分为两种人,懂数学的人和不懂数学的人。对于沉迷暗恋的不良少女而言,眼中也只有两种人,很多很多的女孩子和一位Mr.x。我总是披着一副乖乖学生的皮囊,听着老师放心、鼓励的评价,迎着父母关切、心疼的目光,青春期蠢蠢欲动的心就像球场边的树:在冬天里固执保持枝繁叶茂,在夏季里任性枯萎落叶。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真是一个重色轻一切的混蛋啊。
在那段一定要刻苦的日子里,我们需要可以相互喊床催起的伙伴,需要竞争比较的对手,需要一群没有理由就是要栓在一起的队友。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内心念之就会荡起涟漪的目标,哪怕那只是一个自己虚构的梦。
那是个还有很长的人生可以做梦,做梦也不用花钱的阶段。
3、
考试其实来得特别快,反正它会在你准备好之前就及时赶到了。
学校提前给我们放了假,宿管胖阿姨还是很凶地督促我们按时上床休息。
终于不用坐在课桌前撸做不完习题的我们窝到宿舍里,天气并不是很热,我们那一年也和过往的每一年一样下了极少缺席的“高考雨”。我打电话和爸妈说我一点也不紧张;每一位碰面的同学都会彼此说声加油,考试前一晚我们都集体变成了正能量小天使,那种情形就好像新年道贺一样,好像只要说着说着就真的会盼来考神的眷顾。
没有任何彩排,我们就这样迎来了最终的考试。
熟悉的教室被改设成陌生的考场,熟悉的试卷也跟着变成了陌生的讨厌鬼。我怀揣着妈妈给我的护身符,手心的汗浸湿了草稿纸。考完数学后一片哀鸿,宿舍里的小女生悄悄躲起来哭了,但我哭不出来,也不知道是不够伤心还是心态突然变得很好了?
再多的无力与慌乱也在收卷铃响的那一刻起成为了过去式。我们的高考真的已经结束了。不管是最终成绩败北的loser亦或是金榜题名的幸运儿,在分数揭榜前我们都是平等的:去浪去表白去哭去笑,没有谁有资格嘲笑谁。
我和舍友一起去了一趟大海。约好了还会故地重游,怎料到我比岁月更善忘。
4、
而今一切回忆起来就像流水账平淡无奇,可是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即使高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完成的命题作文,也唯有亲历其中的我才能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
这已是我告别高考的第五年了。原来,老师一直在骗我们:因为高考过后其实还有很多更难的试要考,上了大学其实也不一定能谈(得到)恋爱;但老师也并没有骗我们:考上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了,而考上一所好的学校,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只是无为者继续自欺欺人,而佼佼者不会原地踏步。高考这轮自我修养真的会成为生命中的烙印,它不允许你逃避,但它更不需要你夸大。它只是一直流淌在你的血液里,成为你面对本我时的一面镜子。
再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会经历“一念心澎湃,再而衰,三而竭”的宿命。我本以为这些记忆会一直是我的高潮,怎料到我已变成了一个鲜有G点的冷血青年:大一的时候我还特地写了一篇qq日志来纪念考后的舍友之旅,却敌不过日后手欠的一键删除;昔日的撒娇卖萌,变成昨日的自我埋汰,再变成了今日的默默追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欢乐是一场遗憾不能浇灭的。如果有,那就两场。
虽然我很羡慕那些穿着校服的青葱十八岁瓜娃子,但是我真的再也不想回去那段相信热血鸡汤标语的时光了。
我回不去了,也不必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