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青少年升学压力大,焦虑;中年人工作要求苛刻,焦虑;老年人带孙辈怕带不好,也焦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或多或少被焦虑控制。青少年疯狂的报名补习班,中年人无休止的加班,老年人呵呵一笑996算什么,我们都是007,24小时随时待命。但很少人真正的静下来去探究一下焦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而来,如何相处。
这本《焦虑又怎样》的作者弗兰齐丝卡·赛伯特,身为重度焦虑障碍患者,她从亲身经历出发,描述焦虑如何影响她的生活,清晰的展现了一个与焦虑逐步和解的故事。没有所谓的干货,也没有所谓的技巧,就是从自己突发焦虑症开始,描写了从对抗到接受再到和解的一段经历。这样的文字比起所谓的干货,更容易让人会放下焦虑,这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1984年出生于德国巴登符滕堡州的弗兰齐丝卡·赛伯特,本职工作是一名编辑、作家。但因常年受焦虑症困扰,开始学习心理学,有自己的“心理”专栏。正是因为有此背景,这本《焦虑又怎样》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德国具有“第一广播电台”之称的《明镜在线》的强烈推荐。
突如其来的焦虑症
本该练习平衡木的赛伯特突然晕倒了,12岁那年,15分钟内连续晕倒两次。然而医生告诉她:在发育阶段,因为耳朵掌管平衡感的器官过于敏感,很容易发生类似的事。那天的赛伯特做梦都不会想到,晕倒会成为她日后生活的常态。很显然,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器官敏感,而是焦虑症!
焦虑症的意外到访让赛伯特的生活陷入的恐慌,她必须像一只乌龟一样生活,就连过个马路都要武装到牙齿,因为她无法确定何时会再次昏倒。你可能觉得这有点夸张,但其实一点也不!严重的焦虑障碍被称为病理性焦虑,它的到来毫无依据,患者会不明原因的持续紧张,严重的就会晕倒。《焦虑又怎样》中多次晕倒的赛伯特,正是这种病的受害者。
直面焦虑
往后数年,焦虑如影随从以至于赛伯特像惊弓之鸟。法语课上,一次自选书籍报告,本来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的她,站在讲台上时焦虑意外而至,看着等待开始的同学,她眩晕、心悸,看着手中颤抖的卡片,赛伯特试图重新找回思路,然而那一刻卡片上的字也开始变得模糊,那时,她知道她被焦虑打败了。
不仅在学校,工作中赛伯特同样感到困扰。成为编辑一年多的一次晨会,普通的一次晨会,却因她的焦虑症变得令人难忘。身为一年多的老员工,赛伯特在晨会上的紧张情绪并没有减少,反而愈发严重。每次她都选择在最后发言,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但那天,她邻座的发言肢体动作异常夸张,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们那个方向,这让赛伯特倍感煎熬。终于轮到她发言时,她从椅子上滑了下去,晕倒在地。
在《焦虑又怎样》中,还有几次赛伯特差点因焦虑而晕倒,也许在普通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在赛伯特那却都变得异常艰难,就像前面提到的过马路等红绿灯,看着人来人往的马路,她想到不是怎么过去,而是“对面的车会不会失控?我会不会晕倒?如果我跑起来,汽车会不会撞到我?”
与焦虑对抗
当正常生活都被焦虑搞得支离破碎时,赛伯特决定正面对抗焦虑。她的第一次治疗是在一位像汉尼拔·莱克特的医生那,这位医生擅长认知行为疗法,但赛伯特却认为将一切现象归结为大脑回路过于简单粗暴,治疗也最终不了了之。接着,她又企图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自救,选择了汉尼拔推荐的《终于摆脱了焦虑》,然而这本号称指导手册的书籍同样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帮助。
机缘巧合下,赛伯特不得不和男友尤里安,去兰萨洛特岛出游。对坐飞机异常焦虑的她,也因这次机会不得不和焦虑正面交锋,在途中即便焦虑的快晕过去了,但为了能让自己在第一时间得知飞机飞行状况,赛伯特不得不强打精神。索性此次旅程也算有惊无险,虽然遇到了飓风但安全着落,这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是在这次旅程中,她治愈了多年因焦虑而无法开车的怪癖。
不仅如此,赛伯特开始尝试瑜伽、冥想,甚至去了韦尼格森修道院,专门进行冥想训练。一切都开始向好的放下发展。
当你拼尽全力做一件事时,老天都会帮你。在这不久,赛伯特碰到了对她影响最大的一位医生:戈尔德贝格医生,他睿智又温和,聪明又幽默,总是能在谈笑间提供治疗,也能三言两语化解赛伯特的顾虑。渐渐地赛伯特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身体反应了,情感也越来越真实。也是在那时起,她决定将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人。这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焦虑又怎样》。
后来,一切都不一样了,虽然有人因为焦虑中对赛伯特另眼相待,但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赛伯特的焦虑症依旧未得到根治,但她们已经能和平相处了,赛伯特也不会在随便晕倒。
你看,从焦虑症开始到和睦相处,赛伯特经历了排斥、试探、妥协、反抗、包容、和谐等阶段,就像你看不清身患抑郁症的人,到底身后有多压抑一样;你同样也看不清一个焦虑症患者,到底有多紧张。
适当的焦虑能促人奋进,但过度的焦虑却只会带来困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既然无法摆脱,那就在安全范围内去享受,就像作者赛伯特那样,与焦虑做朋友。那些杀不死你的,也终将让你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