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小猫已经来到澳洲两个月了。
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而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适应。
很多家长看孩子在国内不听话,成绩不是很好,就把他们送到国外,以为只依靠环境就可以逼迫他们成长。
环境固然重要,殊不知适应力是一个人主动养成的习惯,这让他们可以在任何必要的时候调整和重新设定自己。
环境的高压是一把双刃剑,愿意适应的人能自学到很多东西,而没有适应力的人则会越来越颓废。
红楼梦里,怡红院的丫头晴雯就是一个没有适应力的形象。
她保持高傲天真,自恃不与别的丫头同流合污,可在大观园这样人人自危的地方容不下她。
所以她只能以一种悲惨的方式提前结束了人生。
相反,袭人的适应力就很好,“服侍贾母时,心里眼里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里眼里又只有一个宝玉。”
于是她活下来了,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热搜榜上一直刷屏的东方甄选合伙人董宇辉曾在直播间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回应。
他说:“事情发展得太大了,我只能像一棵小草一样趴在地上,等着身边的狂风暴雨过去,我就是一个这么没出息的人。”
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是有耐心和从容的,而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因为才华横溢的人很多,有适应力的人却很少。
所以,一个留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适应力呢?
语言不通,就改变一直以来的学习方式。
比如,几乎每一位中国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但我们背单词提升水平的方法,只适用于国内的英语考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真正理解英语中的每一个词汇,需要的不是中文翻译,而是用其它英语单词来解释。
觉得当地的饭菜不合胃口,物价飞涨,就自己买菜学习做饭。
从一开始的冷水煮饺子,到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家常菜,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最后,是一定要学会填充生活。
刚来到悉尼的几周,课程不多,也没什么朋友。
除了吃饭上课睡觉的时间,就只剩下迷茫和想家。
这很正常。
毕竟,被突然送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读书,很多留学生都会感到惊慌失措。
后来发现,如果用自己喜欢的事情填满生活,就没时间考虑环境的陌生了。
最近,除了上课和旅行,小猫还加入了志愿者协会。
我最初的两个任务,都是迎新,包括帮助留学生认路、办理学生卡、参加活动,或者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
人很多,事情很繁杂,课程任务也很累。
但是看到身边的新生,就像看到了两个月之前的自己: 缩手缩脚,手足无措。
适应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如果当时有人能给予我一些帮助,说不定会更好过一些。
网络上有很多重生文。
我相信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回去帮以前的自己。
而现实中我所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和以前的自己很像的人适应生活,无论是写文,还是做志愿服务。
就像在帮助曾经的自己适应一段不同的人生。
谁都没办法倒着活,那就尽量正着活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