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查找

几乎只要打开电脑,我们都用到了查找技术,像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啦,这就是最典型的查找,但是不同的查找方法,会有不同的效率,或许对于小量级数据,算法的好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当数据的量级比较大的时候,一个好的查找方法就会有很大的优势,会节省很多的时间。今天就来让我们来体验集中查找技术吧。

目标:一个数组中有从0到999一千个数据元素,请找出值为900的下标

方法一:顺序表查找法(傻瓜式算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顺序遍历,不用脑子,从前往后依次遍历,知道遍历出结果,我称之为傻瓜式算法
代码

 NSInteger account = 0; //记录总共执行了多少次
    for (NSInteger i = 0; i < self.dataArr.count; i++) {
        NSInteger num = [self.dataArr[i] integerValue];
        account++;
        if (num == 900) {
            NSLog(@"%ld",account);
            return;
        }
    }
0CF4B90F-B600-4428-8D1F-BDBDE670E8E0.png

由打印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执行了901次

方法二:折半查找(二分查找)

其实折半查找就是我们上一节提出的二叉树查找,在开始代码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概念;

折半查找技术,又称为二分查找:它的前提是线性表中的记录必须是里面的值类型有序(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线性表必须采用顺序存储。折半查找的基本思想是:在有序表中,取中间记录作为比较对象,若给定值与中间记录的关键值相等,则查找成功;如给定值小于中间值,则下次从中间左侧开始查找,反之右侧;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知道查找成功,或者区域无记录

代码

///第二种算法:折半查找
- (IBAction)SecondButton:(id)sender {
    BOOL exist = NO;//记录值是否存在,默认不存在
    NSInteger account = 0; //记录总共执行了多少次
    
    NSInteger low = 0;//定义最低下表为记录首位
    NSInteger height = self.dataArr.count - 1;//定义最好下标为记录末尾
    
    //如果存在跳出,如果遍历结束,也跳出
    while (!exist) {
        account ++ ;
        NSInteger mid = (low + height) / 2;//折半
        if (mid == 0 || mid == self.dataArr.count - 1) {
            //没有找到,跳出
            exist = YES;
        }
        
        if (900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
            //如查找值比中间值大,最低下标调整到中位下标的下一位
            low = mid + 1;
        }else if (900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如查找值比中间值小,最高下标调整到中位下标的上一位
            height = mid - 1;
        }else if (900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找到下标元素
            exist = YES;
        }
    }
    
    NSLog(@"折半查找:总共执行了%ld次",account);
    
}
B387451A-4F40-43EE-B8B3-D3AD858DBB84.png

通过打印结果可知,这个仅仅执行了10次,比上一种算法效率相差了很多,一看便知。

方法三:插值查找

插值查找这个好像还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理解的地方,他就是先辈们对折半查找NSInteger mid = (low + height) / 2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具体改为了NSInteger mid = low + (height -low)*(key - arr[low])/(arr[height] - arr[low])。具体为啥这个推导,应该还是有原因的,但是数学基础不怎么好,对这个只能记住了。表示无可奈何啊😄😄😄

插值查找:是根据要查找的关键字key与查找表中最大最小值记录的关键字比较后的查找方法,其核心就是在于插值的计算公式(key - arr[low])/(arr[height] - arr[low])

代码

///第三种算法:插值查找
- (IBAction)ThirdButton:(id)sender {
    
    
    BOOL exist = NO;//记录值是否存在,默认不存在
    NSInteger account = 0; //记录总共执行了多少次
    
    NSInteger low = 0;//定义最低下表为记录首位
    NSInteger height = self.dataArr.count - 1;//定义最好下标为记录末尾
    
    //如果存在跳出,如果遍历结束,也跳出
    while (!exist) {
        account ++ ;
        NSInteger mid = low + (height - low)*(key-[self.dataArr[low] integerValue])/([self.dataArr[height] integerValue] - [self.dataArr[low] integerValue]);//插值
        if (mid == 0 || mid == self.dataArr.count - 1) {
            //没有找到,跳出
            exist = YES;
        }
        
        if (key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
            //如查找值比中间值大,最低下标调整到中位下标的下一位
            low = mid + 1;
        }else if (key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如查找值比中间值小,最高下标调整到中位下标的上一位
            height = mid - 1;
        }else if (key == [self.dataArr[mid] integerValue]){
            //找到下标元素
            exist = YES;
            NSLog(@"下标:%ld",mid);
        }
    }
    
    NSLog(@"插值查找:总共执行了%ld次",account);
    
    
}
402C9E44-EE8C-4783-BF42-8CA7D0D30649.png

卧槽,这个算法还真是有用啊,看来古人诚不我欺也。 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耶

想看具体代码,请点击这里,最近在看大话数据结构这本书,会持续的更新一些算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上午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数组,接触到一种从来没有用过的查询方式: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 初次看到这个二分查找...
    鲁克巴克诗阅读 245评论 0 0
  •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查找匹配,是我们日常办公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行数据的查找匹配时,VLOOkUP函数通常是我...
    北大小笨阅读 38,958评论 5 47
  • MongoDB 高级集合数据查找 题纲: 确定与查找操作匹配的文档数; 以特定的顺序返回文档; 限制返回的文档数;...
    蚂蚁闲游阅读 547评论 0 0
  • 听宝爸说。今天早晨儿子起晚了,可能是七点起床的,宝爸吓唬他不让他吃早饭了,他说妈妈没给他把手机拿过去(旧手机定的闹...
    珍爱_48e5阅读 228评论 0 0
  • 今天比往日更晚点,在食堂吃饭时,小杨同学又过来了,小虎看到小杨过来很开心地说:“我就知道他会等我们,跟我们在一起的...
    石头心语阅读 2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