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和孩子的关系,我:酒肉朋友

首先提个问题:你觉得,家是什么?

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是人最坚实的依靠?是心底最温暖的地带?正常人一般不这么酸。

我觉得,家就是一个概念,核心内容是,与你之外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关系不亲密,家不像家,关系亲密,有你的地方就有家。

既然是建立关系,肯定是阶段性的过程。奇怪的是,就有一段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天生自带亲密属性,如果表现的不亲密,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特别是妈妈和孩子。

想跟各位聊一件让我感到很悲哀的事。

元旦前后,一个94年的朋友在微信群里给我们报了喜,孩子出生了!

姑娘其实挺不容易的,老家在云南小镇,条件不是特别好,家里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再加上离得远,所以生孩子的时候,娘家都没有来人。

这边婆婆身体也不好,所以,生孩子的时候,只有老公和婆家另一个亲戚陪着她。

她生产的医院,跟我同一家,也算比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产科人满为患,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你想要一个床位,那必须让家里人坐在产科门口排队预约!

因为在这边没什么亲人,朋友也都是同事,这姑娘一直到生产那天都没有床位,只能安排在人来人往的走廊里,再后来,疼到受不了,决定进产房躺下等。

她说,在产房里,听到旁边都是哀嚎的声音,躺在冰冷的床上,全是泪水。

可能是生孩子的经历让她觉得很不开心,所以,她在整个月子期间,根本都不看到孩子,而且,只要孩子一哭她就觉得很烦躁。

这种行为,让婆婆开始对她产生不满,开始拿一些话呲她,比如说什么一点当妈的样子都没有之类的。姑娘开始也觉得自己错了,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的老公都不理解的时候,逆反的心理就让她更加烦躁。

听到这里,我特别难过。

一是为这个94年的姑娘难过,因为没有人理解她,

二是为妈妈们难过,孩子一出生,妈妈们就要进行从女人到妈妈的角色转换。哪怕她依然没有做好准备。

姑娘告诉我这些,是因为我也是当妈的,她觉得我应该有经验,可当她问我应该怎么办的时候,我却半天沉默。

我不是当事人,也没有过同样的经历,所以,如果我只是告诉她要大度,也许会辜负她的期望。

我想了很久,告诉她:母亲和孩子,并非天生亲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想到了最近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似乎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了。

孩子8个月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我,无论白天,黑夜。

之后,我选择去上班,孩子交给爸爸,一直到现在,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有时候加班到11点才回家,孩子也早已经睡着。

爸爸说,没关系,她已经习惯了。

我知道她想安慰我,可是听到之后,心情如同小时候不小心丢掉了最喜欢的东西。

我跟孩子之间的相处很微妙

玩游戏,她嫌弃,如果她想躲猫猫,第一时间喊爸爸。

而原本承担厨房工作的爸爸,就会义正言辞告诉我,满足女儿的需求。

听着父女两在客厅里玩得不亦乐乎,我心里暗骂:凭什么有好玩的不带我?!

除此之外,她还跟我演戏。

比如我想让她帮我拿个东西,她就会躺在沙发上,嘴里不停的说:睡觉,睡觉!

明明刚刚还在玩积木,现在又睡哪门子觉?

但凡我声音大一点,她又赶紧捣腾小短腿,跑到爸爸身边,可怜兮兮说:妈妈!凶!

有要求,想到我,心里话藏着掖着,玩开心了爸爸好,想吃饭就喊妈妈做!说好的母慈子孝,在我这根本就是酒肉朋友。

血缘,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靠谱的存在。

94年的姑娘,是阶段性的不愿意跟孩子做情感连接,而我,是没有足够的陪伴,导致孩子不想和我进行情感连接,二者都是因为没有建立亲密关系。

当父母之后,有很多焦虑,其中一项就是和孩子的关系。

有很多文章都会探讨,用什么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似乎是在告诉父母,亲密关系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结果。

行为不是公式,当众口一词,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怀疑。

所以有人在骨子里就觉得,父母就应该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父母做的不够,父母就是成别人家的父母。

孩子会长大,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秘密,成长的过程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慢慢剥离。

这句话听上去有点残忍,可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

我们跟自己的父母是最亲密的关系吗?小时候或许是,可长大之后,会有朋友和爱人、孩子。

你会告诉父母孩子天天在家调皮捣蛋吗?会告诉父母孩子在学校又考了多少分,今天又认识了谁和谁吗?

如果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那结局就是失望

人总会长大,最终我们都会对父母说着自认为善意的谎言。

我们一方面要学习,这个突然降临的生命体,带给你的一切情感。

同样也应该接受和尊重,有的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段关系。

就好像故事中的94年姑娘,我们应该告诉她们没有关系,而不是生而不养,不如不生。

我们对父母的要求太苛刻了!

觉得父母就必须倾尽全力的爱孩子,而当孩子长大,父母也只能看着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哇,好感人,父母好伟大。

也好凄凉。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把孩子当成亲密关系的父母,也只能落下一个“孩子长大了,不需要我们了”的哀怨口。

不用这样想,父母无奈子女的成长,子女觉得亏欠父母,两边都很累。

孩子的前二十年,父母是唯一的观众,父母的后二十年,孩子是唯一的观众。

父母和孩子,一世亲人,血脉至亲,说到底,就是互相陪伴走过一段路而已。

在这段过程里,孩子会看到更多新奇的世界,他们会离开,父母没什么好哀怨的,因为他们同样也陪着你在寻找新的世界,只不过,你没有抬头看过,以为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全世界。

我是SayNo妮,一个90后职场妈妈。

我相信育儿之路,没有参考答案。

不过,那又如何?毕竟孩子比我们想的还要优秀。

关注我,喝酒聊天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