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感恩节,都会有很多人在表达感恩妈妈,用的都是诸如“贤妻良母”这样的字眼。
我表示很反对。这样的形容词在我看来很“轻佻”。
贤妻良母!这个词里有女性本身的存在吗?显然没有。
为啥没有个对应的词叫贤夫良父?因为对很多男人来说,这样的形容,不啻为一种侮辱。他会觉得他首先是一个人,或者至少是一个社会角色,然后才轮到家庭角色。
而人们在形容一个已婚女性的时候,常常用贤妻良母这样的家庭角色来夸奖她。下意识的忽略她作为一个人的主体存在。在大众眼里,已婚女性不是一个人,没有自己生活的主题,哪怕她明明有不错的工作和社会角色,群众眼中,她仍然只是作为丈夫和孩子的配角存在。甚至于她自己,也这样看自己。
如果你真的爱你的妈妈,更合适的做法似乎是鼓励和肯定妈妈做自己,欢迎她活出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继续为你和你爸服务。
一个活出自己的人,才会有真实的魅力,也才会有真实的爱。一个压抑自己的需求,活着只为成全家人的女性,无论你多么夸奖她,她内心都会有无法填补的压抑和空虚,并且因为她看不到自己的需求,进而也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需求。随着孩子长大,这样的压抑空虚将会演变为看不见的爱的绑架。因为妈妈牺牲一切来成全你们,她也会期望你们为了她的付出,做出些什么她渴望你们做的事(常常不是你愿意做的事)。
这也是我们的文化里一个很奇特的地方,每个人都觉得妈妈好,各种赞美妈妈,恨不得将妈妈这个称号供在神坛上,实质上作为孩子内心却不见得多尊重她。不信,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对为自己付出没那么贴心的爸爸更尊重?
正是因为妈妈付出太多了,常常忙到丢失了自己,才不被重视。看看生活中那些不常做好事的人,是不是偶尔做了好事就被人称许?反倒那些经常做好事的人,大家只会夸夸你,然后理所当然的使用你。对不对?
现实中多数贤妻良母的家庭角色在家人眼中就是实用工具,而不是被当做值得爱的人。
2019都要过完了,新社会都开始70年了,就不要再用裹小脚那个年代的标准要求自己了。
看看电视上,哪个被爱的死去活来的人是因为贤惠?不都是偶尔付出一点爱,才更让人痴狂吗?
就像做菜一样,妈妈的爱得成为XO酱,生活的调味品,而不是主菜,大家才会有新鲜感,妈妈才能赢得热爱与尊重。
感恩这种事,本质上是一种爱的传递。
父母对孩子爱的给予,然后孩子对父母的爱的领悟。当父母对你的爱,你有所领悟的时候,自然就会心怀感恩,乐意去孝顺父母,多做让父母开心的事。对父母来说,只有真正的爱孩子,看见他本人的存在,看到他的需求,他会感觉到你的爱,自然会对你好。
一个掏空自己来爱孩子的父母,是很难看到孩子真实的需求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俩人就在一屋檐下,有时候心里却感觉对方远在天边。这正是因为对方只是看见你的身影,没有看见你本身的需求)。拥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感受到的更多是压迫感,父母已经付出这么多,我必须怎样怎样来成全父母的恩情。进而导致孩子也被你们的需求掩盖住自己的需求。
一个人只有先填满自己,爱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需求,才有可能看到对方的真实需求。否则,你看到的大都是你自以为的对方的需求。最危险的是,你不设法斩断这种掏空一切为了家人的做法链条,你的孩子将来也可能复制你的命运。老话不是说了吗,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佳的做法是你先成为这样的人。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无条件的爱,被孩子接收到以后,自然而然就会爱你,进而爱上生命本身与周遭一切美好的事物。爱在家庭中流动,传递,感恩是水到渠成的事,不用刻意练习或造作的表达,感受到爱的孩子,自然就会向外投射爱,投射爱即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