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孤独,是为了有一处宁静归宿,得以无所畏惧,从容度日。”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之所以选择白落梅的这本书是出于很久之前对于张爱玲这个传奇女人充满好奇与敬畏,好奇为何区区一个民国弱女子却得以被人铭记至今,敬畏一个孤独而清高的灵魂在动荡的晚清民国时代的步履轻缓,但其实更多的是对她与胡兰成曾经有过却不曾兑现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以及她今生唯一一次低到尘埃里的爱。
她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晚清贵族,也可以算得上是生世显赫,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小小的张瑛却独有一份与其年龄不符的对这个世界独到的见解和对周围人事的冷漠。新时代女性给了她很多接触新事物的机会,也是母亲给了她张爱玲这个后来响彻文坛的名字,但是父亲的沉沦和不谙世事却给她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祖传的豪宅越变越小,她与父亲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或许正是童年的经历造就了如此不一般的张爱玲,以至于她一生都对外界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其根源是,她怕受伤。
香港这座幽雅安宁的城市承载着张爱玲或许有过的自由的大学生涯,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人生中的挚友—炎樱。奈何一场“港战”破碎了一切,她带着一切又回到了上海这座传奇的城市,用英文写作,以影剧评论为开端,张爱玲从此真正踏上文学之路,李碧华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女子。”甚至外国主编声言她有能力向外国人诠释外国人。她自称生来就是写小说的人,她是一个极其细腻的人,揣摩得出市井凡人的喜好,她是一个收集者,将故事编排好,摊在岁月的桌案上,供来往众生翻读。但就是在这辉煌绚烂之时,她遇见了这一生中的劫—胡兰成,那个胸怀大志却混迹于政局的浪荡公子,那个拜倒于她旗袍下却让张爱玲于爱情这条路上跌跌撞撞浑身是伤的痴心又无义的多少女子心中的情郎。
他们也曾岁月静好,也曾现世安稳,只可惜张爱玲爱上的是胡兰成这样不羁的灵魂,他又怎舍得将自己的心只安放一处,所以才有了小周、范先生。是如何低到尘埃里的爱才让她逼迫胡兰成做出选择,只是这个男人永远给不了曾许下的现世安稳,或许与胡兰成的相爱是张爱玲这一生中最糊涂也是最坚定的决择,为了这个国人口中的汉奸,她要背负多少骂名却尽自己所能接济早已不爱自己的他,是多深的感情才要思虑一年才决定放下,不会去寻死却只是自将萎谢了。之后的韶华她也遇见过合适的人但她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奋不顾身,而那人也不是当初触动情丝的身影。最后她选择远赴重洋,来到母亲和姑姑曾经到过的地方,断绝与大陆的联系,陪伴一个叫赖雅的老者走完人生的最后的一段路,而她自己在并不安稳的晚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死了,没有任何人知道,她和那剪清凉的秋月,相伴而生,结伴而去......
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很悲凉,,也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很绚烂,我觉得她的一生只不过是一个孤独自负高傲又自由的灵魂在这纷繁的世间寻找自己存于这里的蛛丝马迹,于凡夫俗子中展现自己的文艺之花直至死方休,我曾将她与萧红做过比较,到最后发现这两人虽都是民国的佳人,在爱情这条路上有着若有若无的相似悲哀,但萧红爱的妥协,爱到懦弱,而张爱玲却爱的如此洒脱,你若不再爱我,我必放手任你天涯。萧红没能挺过“港战”,香消玉殒,但张爱玲却以文字为伴,一生无牵无绊。张爱玲的文字里有我为之沉迷的幽暗与纸醉金迷,有我看不穿猜不透的情爱纠葛,透过她的文字就仿佛能看到那一身旗袍孤高的身影,我现在是置身于如此匆忙的现代生活,我的身上有着与现代人相匹配的竞争,名利思想,但我却渴望张爱玲式的思想锋芒,我想要于这钢筋水泥间寻见自己的一阁楼台,与明月为伴,化清风为诗,只此逍遥一生......或许与很多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家人不同,我不想要在这个竞争时代尔虞我诈一生,我只想要属于自己的小小一片空间,或许说淡泊名利显得过于虚假,看破红尘又是如此可笑,我想要的不过一个可以任自己支配自由洒脱的灵魂,是可以说我胸无大志,只不过在我的心里这个“志”远不是物质生活的丰厚无缺,但也并非清贫至极,我没有那个胆量毫不凭借外物的生活,只是在满足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我还能拥有哪怕十分之一的张爱玲的处世之道。对于她的爱情,我想说的是既然爱了便无悔,我赞赏她果敢的爱,我也向往如她一般真实不顾世俗奋不顾身的爱,如果有人说爱情注定会受伤,但我认为即便知道敌不过流水无痕,岁月无情,人事易分,一旦爱了,便不管不顾,无怨无悔。纵使遇见的那个开始是多浑噩不堪,哪怕变成一粘饭粒,一滩蚊子血,可爱情嘛,不就这般。时光荏苒也终究没有人说得清究竟是为哪般。
她的世界,终究没有人,真正走进去。她独自悲戚,独自欢悦,独自灿烂,独自落魄。她是天才,这一生,做着我们不懂的梦。读罢,才惊觉,“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短短一句话中包含着那么多说不完的深深浅浅,缘起缘灭。是胡兰成的懂得,抑或是张爱玲的慈悲,是相爱时的懂得,又或是放手时的慈悲。我不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大家,我也不是有能力走进张爱玲内心的智者,我只不过是一个被这个传奇女子的气息深深折服的读者,用我尚稚嫩的文字写下我对她的理解,或许多年后我会被现实磨平我现在心里的棱角,我只想趁着青春犹在,内心还能被多多少少的文字打动之时,提笔道出心里对生活的渴望对张爱玲的崇敬,至少不会在被生活压弯了我的理想脊梁时我却找不到曾经似水流年里的一点真实的内心。
我惟愿,能像张爱玲一样自由的活着,精彩也好,黯淡也罢。
文/住在海边的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