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5月26日,很不好意思的说,从自己参加工作后读专业以外的书,这是第10个月,而如今的我是不惑之年。平时除了忙工作、两个孩子,负担家里的家务、伙食采购(负责采购,偶尔下厨)之外,还在社群里搞起了演讲和阅读社群,我称之为,工作、家庭、孩子、成长四手一起抓。我自己都佩服自己。
说起读书的这十个月,我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品质,每天都看书,并且看进去了,最重要的是有了心流的感觉。还得记得上次读书营讲书时,赵栋老师的“三书”,枝枝老师的“从森林里先俯看,再去每棵树下细细观察”。。。。。一直在我心里徘徊不去。
过去我的读书遇到的问题特别的多,比如:拿到书,看得慢,就想着不拉下每个字,每个段落,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嘛。结果常常犯了,看完就忘,也应用不上,要输出打卡时,没法转化。看着那些高手们,把一本书讲得津津有趣,我真得意识到了那句话:人和猪之间的 生理差别,竞然小于人和人 之间认知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有那么深的领悟,那么高的成就?
当然 ,在看到古典老师说起,你在看一本书时,就相当于我来到的一片大海捕鱼,你是想把一片海域的鱼全部捕完(相当于一字不拉的看书),还是捡到漂亮的适合自己的(吸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吃饱就上路呢(去消化)。这个让我对看书有了取舍,对书上内容有了取舍,看不懂的就跳过。大大提高了我阅读的效率和消化知识的难度。
第二点是,如果你太容易就把知识给存储了(比如:放进收藏夹等),那么当我们要提取时就困难了。举了海上货物储存集装箱的例子,由于集装箱在前期装货时多了这个环节,却大大提高了码头运输能力。所以现在决定,给自己加大知识的存储度,比如,用写下来。当然结合着把它讲出来。
读书让我找的心流的感觉,珍惜它、拥有它!“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很喜欢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