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是别致的,请看下图,图后有介绍。

纵向显示了作品的时间线,标注了作品开始起稿的时间。有些已截稿,有些已出版,有些在积累,有些在更新。这些三维的模型书里只有《理想国 之 探索》这本是真实出版的,其他为想象样本,如果要出版时会更正。
开始三本的横向是每本书的结构框架(只显示篇章),这些框架有种巧合,每个背景颜色都是不同的风格,由深到浅依次是灰色的概念、紫色的思辨、棕色的故事,还有其他颜色作为独立版块。这些颜色是延续的,用箭头串联起来。也就是说,如果从纵向沿着箭头归纳起来,也可做成一本书,就是那些红字标注的“未开启”的书。
把同样的内容换着花样出书有些取巧,且不见得出新,因此先维持目前的框架静待时机。诚然,一本书各篇章的风格如果大相径庭,不太容易吸引读者。已出版的《探索》就遭到了这样的反馈意见,希望这里有所澄清。
对于出版的,改动框架有其他的如版权和内容覆盖引起的困扰等副作用,那么,这个时机和目前版本的发放情况有关,希望一切清空后再做大调整。至于其他的作品,均为稿件,怎么挪动都无妨。那些少数看过我稿件的朋友关系均不一般,了解之深相信不会因为调整而困扰多少。
从2020年之后的作品就不显示框架了。这时素材积累的规模可以做文集分类了,这样组合或拆分一本书倒挺容易的,不过,这种灵活性也减少了作品内容间的关联,对局部的质量的要求反而更高。
我觉得,如今很多作者作品不断,写得都是“局部”,把作品间的关联和相应的思想历程剖析清楚的很少,也许某些自传里会有解惑吧。我也写自传,即回忆录《小史记》,百万字的篇幅,目前几乎没人看过,或许少数的人只看了零星几篇文章而已。
生命将尽时我们要留下什么,留给谁……
这里留下的有模型、有理念、有困惑、有真实的故事,我都尽量展现了。这算不算别致?你若问:“究竟要把书屋做成什么样子?”看看红色标注的“未开启”的,我只能说,路还很长,凡能看到且有些拿得出手其实皆已过去,这是条天路,一直向前,义无反顾。但是,我想你可以加入进来的,为了这个“理想”,做你自己的书屋。
202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