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长大的标识我总结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与负面情绪握手言和,第二个方面是避免绝对化,第三个方面是不断完善或者更新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第四个方面是坦然面对冲突。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小学生男孩儿和他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一次他的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家里却表现出很无所谓的样子。他妈妈就有点着急,说你考得不好,一点儿认真啊、反省啊、悔改啊……什么都没有,越说越气。孩子一看上学的时间快到了,在餐桌前扒拉了几口早饭,准备出门上学去。妈妈还在唠叨,孩子就不耐烦地扬言说,我就不好好学习,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下把他妈妈彻底激怒了。他妈妈放了狠话,你看我不打断你的腿?这个时候呢,小男孩儿已经出门儿了。出了门之后,他听到妈妈这样喊,又返回来,身子还在门外,把脑袋探进门,悠悠地说,“那你打断吧。”妈妈顿时崩溃,嚎啕大哭,不知该怎么办。如果你是这位妈妈,该怎么办呢?
作为家长,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时,首先要觉知。比如说这位妈妈首先要看到自己有哪些负面情绪?有失望、有愤怒。当觉知自己的情绪之后呢,要看这个情绪背后的事实是什么,自己的需要又是什么?这些情绪背后的事实其实就是一个孩子不理想的成绩。妈妈的需要如果是孩子有一个好成绩的话呢,那就要向孩子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希望你可以好好学习取得一个好成绩,不要放这种打断你的腿之类的狠话。长大第一个标志就是觉知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和它握手言合。
长大的第二个标志是避免绝对化。也就是说不要钻牛角尖儿,要学会变通解决问题。这个话好像谁都会讲,但是真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呢,好像就不太容易做到。发生冲突的时候,孩子一般是以针尖的形式过来的,家长难免觉得有点疼,如果受不了了,家长就可能秒变麦芒,冲突自然升级。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是麦芒,而是变成海绵,那这个冲突还会升级吗?
前两天我听到一位智慧妈妈和她女儿的对话。女儿吃了一口香蕉之后对妈妈说,“我不想吃了,你把剩下香蕉吃了吧?”妈妈的习惯是不喜欢吃别人剩下的食物,回答女儿:“我不想吃。”女儿埋怨她,“你看你一点都不亲我,我剩了口香蕉你都不想吃。”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回应女儿呢?
这位妈妈非常智慧,她举了个例子,你认为吃你剩香蕉的人就是亲你的。如果你把剩香蕉放在门口,有一个乞丐经过,他正好饿得不行,就把你剩的香蕉吃了。依你的判断标准,这位乞丐比妈妈更亲你,对吧?经过妈妈这样举例,女儿意识到自己的标准太过绝对了。
我们说到避免绝对化,还包含一点,不要用绝对的好坏衡量他人的行为,同时也不要用绝对的好坏衡量自己的行为。比如说执行力强,这是个非常好的品质,但如果执行的方向错了的话,那是不是就错得更快、错得更远了呢?没有绝对的好坏,要站在一个相对的、客观的、大的系统当中来看待别人的言行、自己的言行、孩子的言行。
长大标志的第三点是要不断更新、或者不断完善自己内在的评价系统。在我们已经生活过这几十年的路上,很容易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就是大家说什么好,我们就不由自主得觉得这是好的。大家说什么坏,也容易觉得这不好。
一个孩子从父母的钱包里偷上钱装在自己的书包里,被父母发现了。父亲觉得这个事情特别丢人,孩子竟然是小偷。他怎么判断出这样的结果呢?就是因为外在标准,一般认为,偷钱的人就是小偷吗。妈妈和父亲不同,猜孩子偷钱或许有原因。
经过了解,孩子偷钱是想资助班里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因为那个孩子在学校里面不小心碰洒水杯把书本全湿了,家里没有钱,又需要重新购置书本。孩子之所以选择偷的方式,是因为父母平常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零花钱,绝不能超支。当妈妈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呢,没有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却调整了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欣然接受不必再“偷”。
我们完全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或者看法呢,就把自己弄丢了,内外在的评价系统需要达到平衡。
长大标志的第四点就是坦然面对冲突。在家庭中或者是在工作单位上,我自己以前是恐惧冲突,现在是厌烦冲突。总之,直面冲突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其实,冲突是关系发展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懂得爱》这本书介绍关系有五个发展阶段,浪漫期、权力争夺期、整合期、承诺期和共同创造器,冲突就处于权力争夺期。如果在亲子关系中可以顺利度过权力争夺期,亲子关系就有望更深入一层。
上面那就是家长长大的4个标志,和自己的负面情绪握手言和,避免绝对化,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评价系统以及坦然面对冲突。如果你想得到个性化的家长“长大”服务,欢迎关注朔州阳光之家的各类家长成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