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
【文章】玉芳之死
【作者】非村
【点评】默嫣
【特色亮点】
1.题目吸睛,题材新颖
文章是一篇医闹题材的故事。题目就制造出了悬念,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欲探寻真相,因为人们对一个人的死亡总是充满好奇。文中,作者以大量的对白和情节,为读者奏响了一首以“玉芳的死”为主旋律的“医闹进行曲”,从开场到高潮再到结束,最后以“院方无责任,仅人道主义补偿5万元”,为故事画上曲终人散的句号。故事贴近生活,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让我们既看到了老百姓的辛酸,又看到了医务人员的不易。
2.人物刻画,形象饱满。
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对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笔下的秀月、平伟、姚新泉、平山等都各有特征和个性,在各类医闹事件中都很有代表性。
3.情节精彩,画面感强。
故事情节精彩,扣人心弦,场面有动有静,代入感强,把医闹的场面和氛围渲染得很到位,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融入到热闹的氛围中。
4.结构完整,真实感强。
故事情节紧凑,层次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篇末用补偿款5万元凑够给儿子买房的首付款,了了玉芳的遗愿。这很贴近生活,真实感强,给儿子买套房是很多老百姓一生的愿望,只是这样的结局使人感到心酸。
【优化建议】
文中两处乡亲们帮腔的格式有待优化,如:
“玉芳到底什么时候能醒?”、“你们医院得赔钱!”、“还想跟我们要治疗费,休想!”……
可改为:
“玉芳到底什么时候能醒?”
“你们医院得赔钱!”
“还想跟我们要治疗费,休想!”
“……”
仅个人拙见!不一定正确,欢迎指正!
8月25日
【文章】临渊而行
【作者】清风的
【点评】默嫣
【亮点特色】
1.题材真实,贴近生活。
文章是一篇倒叙加插叙的精彩故事,讲述了三个公安院校毕业的同窗好友,在不同部门的工作岗位上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哥们儿情谊。从中也歌颂了公安干警们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无畏无惧的崇高品质和英雄本色。
2.情节精彩,扣人心弦。
作者思路清晰,谋篇布局合情合理。文章情节精彩,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惊心动魄。有友情,有爱情,有正义,吸引着读者一口气读完后,产生荡气回肠、意犹未尽的感觉。
3.人物鲜活,形象生动。
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如开篇描写门卫的句子:“冰冷的话语同他自带喜感的大胖脸太违和了”、“这瞬间变脸的功夫真令人咂舌,门卫没当演员去演戏真可惜了”。这样的人物在生活中很常见,很有代表性。作者对文中三兄弟的神态和心理描写也很到位,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彼此之间的侠肝义胆,并为老三“刘卫明”为所爱的人默默奉献的精神肃然起敬。
4.场景描写,画面感强。
文中关于场景的描写语言优美,让人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如:“空气里的浓郁松香夹杂着花香,那些精心栽种的花草,被修葺出各种形状;而清脆的钢琴乐曲伴着一道细流,哗啦啦从山顶蜿蜒而下”、“临近铁路的一条街道,灯红酒绿挺热闹。街口小酒馆的房间里烟雾缭绕,‘轰隆隆’火车驶过声里,面红耳赤的几人还在频频举杯”等等。
5.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文章题目很有深意,通篇围绕主题。篇头先制造悬念,再通过倒叙与插叙编织情节,最后将故事推向高潮,篇末再回到篇头。层次清晰,结构完整,耐人寻味!
【优化建议】
篇尾老二夫妻双双遇害的情节,如果加一点海平的懊悔和感恩渲染一下,文章会更有内涵,毕竟老二和老三是为了保他才降职的,老二不降到“反扒队”估计也不会双双遇害还弄丢了儿子。如果篇尾帮忙养小峰的是海平更符合情理。
8月28日
【文章】好竹连山觉笋香
【作者】愚人_2018
【点评】默嫣
【特色亮点】
1.题材质朴,意境非凡。
林老师的散文,大多取材于田园村庄,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一篇也不例外。文章以朋友群的一张冬笋照片为切入点,悠悠荡荡地引出作者内心深处那丝丝缕缕的竹笋情。作者先是随着如“小火箭”般的冬笋,思绪飘进天寒地冻的冬天,想象着竹海和山涧的清凉,再随着“思春的念想”,思绪被带到“惊蛰”后的菜场,满目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竹笋,勾起作者对关于竹笋的各种美味佳肴的怀念。竹笋美味,却得来不易,找笋、挖笋都有“粒粒皆辛苦”之感,因此,无论是鲜笋还是干笋,能吃上就是幸福的滋味!作者将平凡的一种食材,写得如此有意境,实在令人佩服!读后让人感叹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太丰富了!我们要学会珍惜,维护生态环境!
2.文字优美,笔触灵动。
作者文思细腻,语言优美,文风散漫,笔触灵动。文中好几处拟人手法的描写非常生动,让平凡普通的冬笋有了灵气。
如:“我想它一定是从天寒地冻积雪厚霜中走来的……它们是从竹海里跃起的几朵浪花,是山涧中掠起的一缕清风。它们带着思春的念想,却在被封冻的春天里止步于山脚下,也许又被迫按倒躺在某个冷库里睡着了。这一睡就错过了春的萌发,夏的蓬勃,错过了人间大好的光阴。”
又如:“冬笋像个思春的少女,它思念着人间的气息,向往着空气、雨露、阳光,匆匆从竹根上剥离,悄悄地从半路偷逃,它努力地钻穿黑暗”等等。
3.场景描写,画面感强。
文中找笋、挖笋、炒笋、吃笋等场景的描写,用词精炼,画面感极强,看得出作者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在生活中是一位能文、能武、能下厨的的模范丈夫。
4.主题鲜明,首尾呼应。
文章主题鲜明,通篇围绕一个“笋”字,把这个食材清脆鲜美的味道和清香绵长的
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者在篇头篇尾都引用了苏轼在《初到黄州》中的名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用后面的一句作为标题有意境、有内涵、为文章锦上添花,甚是绝妙!
【优化建议】
林老师的作品越来越优秀了,读了几遍,都没发现有什么瑕疵,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