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让你感觉十分熟悉的 10 个故事,看看你是不是动了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无比重要,但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确实让父母很是焦虑:
我这么做会不会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某种表现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我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我们专门收集到了 10 个会让你感觉十分熟悉的故事,来请心理学专家对此进行分析和点评,看看我们到底是不是动了宝宝的安全感。
故事 1:家庭中的不和谐
李冉:在外企工作,30 岁的她事业心颇重,脾气也很大。婚后不久意外怀孕,她与先生几经商量决定还是要这个孩子。然而,整个孕育以及在宝宝出生后的产假期间,本就是急脾气的李冉,加之特殊时期的情绪不稳定,频频与先生及照顾她的婆婆激烈争吵。女儿 1 岁之后,李冉的情绪变得平和了,家庭关系也处得不错。
李冉的担心:
虽然我的女儿健康活泼,但我仍担心之前那段吵得昏天黑地的日子对宝宝的安全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比如她看到电视里有人吵架都会大哭。
专家点评
孩子对成人的情绪是有敏锐的感知力的,家庭氛围紧张,孩子一定会感知到。所以,家庭中长时间的争吵,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听不懂,但并不代表孩子感觉不到。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或者主要照顾者又因为没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疏于照顾,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印记。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在未来的抚育中需要更多一些敏锐和细致,当孩子出现父母认为可能跟早期安全感有关的问题时,比如她可能对外界的争吵比较敏感,看到别人吵架会哭得厉害,很难安抚等,一定要有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去关注、抚慰孩子。
当时孩子毕竟还小,而且现在的家庭关系已经变得融洽,父母还是有很多机会去修复和加固孩子的安全感的。
故事 2:独立睡觉
果果自出生以来一直跟爸妈同睡。3 岁半,果果顺利地进入了幼儿园,爸爸觉得,儿子应该可以独睡了,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更有益。但妈妈却总是心疼孩子一个人留在黑漆漆的房间中睡觉会害怕。
果果妈的担心:
独睡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多大独睡才不会让安全感受影响?
如果孩子早期安全感建立得比较好的话,分床睡或分房睡可能会相对比较容易。至于到底几岁要分床睡或分房睡,这没有什么一定的规范。但是我们通常认为尤其是男孩子,至少四五岁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其实,并不是独睡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影响,而是这个过程如何处理,也许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比如你是怎么跟他讲独睡这件事的,如果他拒绝了怎么回应他?在培养独睡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帮助孩子克服害怕?有没有睡前的陪伴?如果担心房间漆黑或幽暗,那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些小的调整,让房间变得温馨一点。如果在独睡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去面对,没有回应他的焦虑,没有让孩子知道可以用自己的步骤去做这件事情的话,他的安全感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不是独睡这件事会对他造成伤害。
故事 3:胆小怕事
叮当已经是 4 的小男子汉了。最近妈妈总觉得他比同龄男孩显得畏首畏尾。有好几次,妈妈都看到其他小男孩,包括小女孩在小区院子的小水池上兴奋地蹦来跳去,唯独叮当站在一边观看,任凭妈妈如何鼓励,他都摇头不前。
叮当妈的担心:
好多时候他都这样,总是这么胆小,是不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呢?
专家点评:
不知道叮当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兴许叮当小朋友当时心里想的是:都这么大的孩子了,才不跟他们一起幼稚呢!所以我给叮当妈的建议是,首先要分辨一下孩子没有参与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跟叮当谈一谈,问问他想不想去,如果想去,可以给他想去的帮助;如果不想去,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这种尊重会让孩子有一种感受,就是他是值得被尊敬的,他有权控制自己的生活,有权决定自己要干什么、不干什么。当一个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里面时,受到的伤害反而更大。
作为父母,我们要关注孩子,但是注意手不要伸得太长,别替孩子做过多的决定,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更有利于一个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故事 4:过度安全教育?
笑笑的爸爸十分谨慎,从笑笑六七个月大时,就会抱着她在家中四处寻找 " 危险源 "。比如,桌子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他会摸一下并假装被烫到的样子,表现出十分夸张的表情。诸如此类的安全教育很多。孩子会蹦跳的时候,也会吓唬孩子,摔得你流血!外出时,他也要反复告诉孩子,不拉紧你就丢了,再也找不到家。
笑笑妈的担心:
这样的安全教育算不算过度?总强调危险会不会让孩子对这个世界缺乏安全感?
安全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像一些比较危险的事物,比如开水或者电、高台等,确实存在危险因素,告诉孩子是有必要的。虽然笑笑爸爸的表现,我个人觉得略显紧张,但并不算过头。因为他讲的确实是很现实的而且可能真的会发生的问题,而且发生率也不低。我觉得这样的安全教育不过分,虽然可能会使笑笑以后比别的孩子显得更谨慎一些,但在安全感的维度上应该说不至于有什么损伤。
需要提醒的是,真正有可能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威胁的,是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把一个很小的事件无限放大,比如如果父母总是和孩子说一旦丢了,就会遭遇多么多么可怕的事,那么这种对可怕的事情的渲染,反而更会让孩子感觉不安。
故事 5:过分亲昵
悠悠今年 3 岁,小脸蛋圆嘟嘟肉乎乎的,十分可爱。爸爸对这个中年得来的宝贝女儿疼爱不已,尤其喜欢亲昵她,可悠悠越来越不喜欢爸爸使劲抱她、亲她,经常被弄得哇哇大叫。
悠悠妈妈的担心:
孩子不喜欢的这种亲昵,如果坚持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和孩子亲昵这事,如果孩子还是小婴儿,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孩子比较大了,尤其到了三四岁,当她有足够的意识来识别自己的意愿和界限后,我们就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孩子已经明确地表达了不喜欢,却还要强行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的话,其实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种侵犯。即使是父母,也可能会侵犯了孩子的身体疆界。从心理角度上讲,这也是一种威胁,孩子会觉得我的身体或者我的世界不由我作主了,这对于一个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确实会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要慢慢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将来过一种我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在别人侵犯自己的界限的时候还无能为力。这对于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确是一种威胁。
教育孩子识别自己的身体疆界,要从小培养,更需要父母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去做到。
故事 6:不守时
有一次,妈妈因为临时有急事,没有来得及通知幼儿园老师,所以让彤彤在幼儿园足足等了近两个小时。虽然有老师的陪伴,事后妈妈也做了很多解释和道歉,但自此后,彤彤变得每天去幼儿园都患得患失,要强调多次:" 一定别忘记接我!"
彤彤妈的担心:
这件事是不是已经给彤彤的安全感带来伤害了?
这件事是个别事件,一般来讲问题不是太大,尤其是还有老师在陪伴,并没有让孩子处在孤独无依的状态。
但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我们也许不需要和孩子过多解释来晚了的原因,在适度解释后,妈妈应该抱着孩子说:" 宝贝,是不是害怕了?妈妈没来你担心了是不是?当时想什么了,跟妈妈说说。" 这样的沟通,才是对孩子的紧张和担心进行的正确呼应,让孩子知道妈妈感受到了她的紧张,懂得她当时有多么不舒服。第二,如果事后孩子还是表现得有些担忧,妈妈在这段时间要足够稳定,每天按点接孩子。
故事 7:强行要求分享
欣欣有个 " 宝柜 ",里面存满了小零食。住在隔壁的小朋友燕燕来做客时,随意翻欣欣的玩具,还发现了 " 宝柜 ",并从中拿出了一块软糖要吃。欣欣见到后马上冲过去抢回了糖,于是燕燕开始放声大哭。欣欣爸爸和欣欣的爷爷奶奶都指责欣欣不对,让欣欣把糖给燕燕,只有欣欣妈妈当时没有强迫欣欣,想拿别的糖给燕燕。但燕燕坚决不干,就要那块糖,哭着跑回家了。妈妈怕这件小事伤了两家和气,所以事后给欣欣讲了很久的道理,说服欣欣把那块糖送去给了燕燕。
欣欣妈妈的担心:
我觉得女儿不该为了一块糖这么小气。但我更害怕碍于大人的面子,最后让欣欣送出那块糖伤害了她的安全感。
其实父母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在意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那颗软糖吗?不,孩子在意的是她感觉到自己被侵犯了!可怕的是,她的 " 宝柜 " 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被人翻了,她去保护,大多数家人居然还说她做得不对!家人的态度恐怕对这件事才是雪上加霜。幸好,当时还有欣欣妈妈捍卫了女儿的权利。我们总说要理解孩子,那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孩子自我防御的行为是应该鼓励和赞许的,当然,在处理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再做些引导。
我不知道最后妈妈怎么说服女儿的,但如果方法得当,让孩子觉得安全:她的界限是被尊重的,她保护界限的行为也是被妈妈理解的。那么这颗糖实际上对孩子来讲,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妈妈也可以试图跟她讲一讲:" 燕燕很难过,你们经常在一块玩,如果是你这么难过,我觉得燕燕肯定也会来安慰你的。我们把糖当礼物去安慰她吧!" 但不要强迫,只给孩子搭建这样一个情景,让孩子自己来决定。用这样的方式,反而能把这件事变成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学习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更具同理心。
故事 8:分离
小米两岁半,父母都是上班族,只有晚上和周末照顾孩子,平时白天由爷爷奶奶照顾,祖孙感情深厚。一般周五两位老人都会暂时离开小家庭回到自己家中休息两天,但是最近小米每周五从早上就会开始情绪不佳,等爷爷奶奶要走的时候会哭闹很久。
小米爸爸妈妈的担心:
我们得让老人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是如果坚持让老人回家,会不会伤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呢?
我是初心
是热爱文字的女子,是天天妈妈,亦是朝九晚五的伏案文职一员;
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亦信奉走得再远的阅读也终将回归生活;
时常自我警醒:为生活而阅读,不为阅读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