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想,2018年会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从追求整体发展到尊重个体差异的未来即将来临,这不是去中心,而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心。
在2018年前,我获取app的主要渠道还是几大应用商店,但是长时间使用这种渠道获取新资源的方式,让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心集权系统的弊端,一种忽视个体性差异盲目追求kpi的粗放型互联网经济。
我记得在2015的时候,豌豆荚作为一款应用商店新秀,以一种独特的运营方式获取了一篇小众的粉丝,那时候的豌豆荚围绕核心是把一些真正优秀的,有意思的app以各式主题的形式做推荐,当然背后的代价是高昂的运营成本。然后应用宝横空出世,以腾讯的流量和铺天盖地的广告作为弹药,迅速成为行业里的领导者。2016年年中,阿里正式宣布并购豌豆荚的移动应用分发业务,至此,以人为核心的高成本运营告一段落,迎来了高流量分发的“应用宝时代”。
我对各大应用商店都没太多好感,包括app store ,google play 在内,非要选一个不是那么反感的平台, google play 或许会好一些。但话又说回来,豌豆荚被并购是个必然的趋势,以运营为核心的产品必然会被更低成本的技术所取代,(淘宝/天猫这些是运营和技术并重,并不想坊间传闻的,说阿里只是家运营主导的公司)。
2017年底,我开始尝试通过一些小众的社交圈子、产品经理圈子获取业内一些比较好玩的demo或者内测版本,这段时间我接触到了比较多好玩的产品,正是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在未来互联网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首先,从每个开发者创建产品并上架应用商店,然后产品的被曝光度基本掌控在应用商店的开发者手里;再加上,用户获取、接收、处理信息的水平有效,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他们必然无法处理所有的信息。基于以上两点问题,我觉得2018年,即将是新变革开始。
以上两个问题,你无法解决,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基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帮助用户做出满足其期望的决策,从结果思考,可能是个破局之路。
所以,我们能做什么?
1.要尽可能收集当前用户的行为数据和习惯数据,基于个体用户建模,然后结合该用户所在群体的群体数据通过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修正模型;
2.细分用户的生活场景,基于场景做智能助手管理。不同场景下智能助手擅长的技能不一样,像《钢铁侠》中的贾维斯这种存在,我的天呢,是终极追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