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秋:秋言物语直播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读者提问】

我的女儿读初中了,平时性格很浮躁,经常一发脾气就好像疯子一样!而我老婆学历又不高,经常和孩子顶嘴打架,看到这些我很烦恼,请教马老师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办?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往往不是个别案例,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一位母亲,马小秋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位父亲的苦恼,因为马小秋也曾经经历过这些问题。很幸运的是,马小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帮助更多父母缓和其与子女的关系。


 

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个性张扬、行为叛逆,不愿接受父母管教,甚至和父母“对着干”。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叛逆呢?究根结底,是父母与子女前世今生的因缘所致。在佛学经典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分为四种:子女报恩父母,子女抱怨父母,子女向父母讨债,父母向子女清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源于两者之间的因果报应。

 

这位父亲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讨债与还债的关系。要知道,父母的品行影响孩子的表现,良好品行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助力孩子向上发展;而不良品行则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引发一系列消极作为。任何行为累积到一定量,都会带来相应的果报。可以说,孩子叛逆期的形成,很大程度受到父母不良品行的影响,也是父母为其不良品行需承受的果报。


 

父母了解了孩子叛逆的根源,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常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也不要盲目地纠正孩子,而应该主动反省自己,检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父母作为长辈,若不能知错、改错,又怎能让孩子信服呢?

 

马小秋的女儿也有过叛逆期,因为马小秋曾经也犯过错,但马小秋觉知了、修正了,因此她也慢慢地改变,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所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很多时候,“身教”往往胜于“言教”,因此,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感化和影响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听从管教、改变自己。


 

然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每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父母在处理与子女关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还要学会用善巧的智慧处事,若自己不能看清现状、解决问题,那就主动请教专家、智者帮忙,借助外在力量解决内在问题。

 

另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等,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父母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传统文化,让他们转变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要相信,这必将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融洽的关系。


 

马小秋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力量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克己守心、检视自己、修正不足,重塑一个积极的、有正能量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