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这周末上映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新片《海洋奇缘》开了个好头,至少是在口碑上是这样的。烂番茄给它打出了 99% 的新鲜度,而在专业影评人网站 Metacritic 上,《海洋奇缘》暂时获得了 80 分的高分,甚至略高于今年年初的《疯狂动物城》。
看到这个结果,两位导演 John Musker 以及 Ron Clements 应该能感觉到松了口气。
尽管他们的履历颇为显赫,《小美人鱼》、《阿拉丁》、《海克力斯》这些经典的迪士尼手绘动画都是他们创造的,但《海洋奇缘》是他们的第一部电脑 CG 动画,Ron Clements 告诉《好奇心日报》:“我们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John Musker 和 Ron Clements 决定用电脑来制作《海洋奇缘》差不多是五年前的事情,当时他们已经接近 60 岁了,要从原本的手绘动画转向电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做手绘动画的时候,你只需要一张纸和一支笔就可以开工了。但是电脑动画要更加复杂,需要为角色建模,测试他们移动和互动的方式。” Ron Clements 说,“手绘动画要简单很多。”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为两位导演提供了许多的课程和指导,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使用电脑来制作动画、如何管理电脑动画的制作流程等等,他们才慢慢接受了电脑动画的形式。John Musker 甚至有些喜欢上了它:“用电脑动画制作出来的海洋,要比手绘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John Musker 和 Ron Clements 仍然为他们热爱的手绘动画保留了一席之地。《海洋奇缘》的主人公之一半神毛伊身上的纹身就是用手绘完成的。“我得说,到现在我仍然会有一些对电脑动画感到困惑的地方。” Ron Clements 说。
Ron Clements 和 John Musker 可能是整个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当中对手绘动画最有感情的人。2009 年,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倒数第二部手绘动画《公主与青蛙》就是出自这两人的手笔。但在当时,电脑动画正在取代手绘动画,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也在发生改变。
真要追溯起来的话,这样的变化从 1990 年代就开始了。当时,皮克斯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拿下了 3.73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也就此宣告了电脑动画时代的开启。
现任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总裁 Andrew Millstein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加入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在此之前,他在詹姆斯·卡梅隆成立的特效公司数字王国工作,参与过《第五元素》、《泰坦尼克号》等电影的制作。在得到邀请后,Andrew Millstein 开始为迪士尼真人电影工作。
2000 年一部名为《恐龙》的电影让 Andrew Millstein 有了更多和动画接触的机会,这是一部混合着真人以及电脑动画的作品,也正好承担起了帮助迪士尼从手绘动画到电脑动画转型的工作。
不过,当时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正处于低谷期。
1990 年代被称为“迪士尼复兴”的年代,《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花木兰》、《泰山》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字都诞生于那一时期。但到了新千年,他们的作品一部比一部糟糕,《恐龙》、《金银岛》、《亚特兰蒂斯》,这些电影严格说来都只能算是票房和口碑双扑街的作品。2003 年,迪士尼对动画部门进行了大裁员,失去工作的人数超过了四位数。
没有及时跟上电脑动画的热潮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皮克斯推出《玩具总动员》开始,电脑动画在北美取代手绘动画的趋势就已经注定了。
原本担任迪士尼工作室主席的杰弗瑞·卡森伯格和时任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闹翻后出走并创立了梦工厂,最初的几部电脑动画,包括《小蚁雄兵》和《怪物史莱克》也迅速奠定了梦工厂在动画行业的位置。再加上福斯旗下的蓝天工作室也很快拿出了《冰河世纪》系列,迪士尼传统手绘动画看上去岌岌可危。
另一个问题在于,成功帮助迪士尼取得 1990 年代复兴的那些动画片也不再受欢迎了,观众们对于童话加音乐剧的组合感到了厌烦。反倒是迪士尼的竞争对手们带来了新的故事和叙事方式。
在皮克斯和梦工厂,他们的动画片是成人化的,世界观更有层次感,也未必是皆大欢喜的美国梦式情节。皮克斯的故事里没有唯一真理,也从不会划分泾渭分明的所谓对与错之间的界限。
皮克斯最受影评人欢迎的电影《料理鼠王》讲的不仅是一只老鼠怎样摆脱“肮脏”的污名最终成为一名大厨的故事,而且还揶揄了一把影评人,借着影片中美食作家之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批评的工作是简单的。我们不怎么冒风险,但享受着比被评价的人更优越的地位。”
梦工厂做得更加彻底。《怪物史莱克》彻底颠覆了传统童话的模式,主角史莱克是一只怪物,而被拯救的公主被下了诅咒也是怪物。在很多影评中,这部电影都被认为是反迪士尼的作品,而它的成功自然也暗示了迪士尼的衰落。
但在 Andrew Millstein 看来,技术和题材上的落伍都不是问题最关键的地方。“我认为,我们拥抱新技术、从 2D 转向 3D 的能力其实是和工作的环境有关,与工作环境是否开放、是否宽容有关。” Andrew Millstein 告诉《好奇心日报》。
按照他的说法,当时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官僚体制的地方,“动画电影的创作完全变成了坐在玻璃房的大老板们指手画脚的地方”。
每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都要经过三道审查,分别来自于工作室的开发部门、工作室负责人、以及时任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他们的审查会以“待办事项”的形式出现,制作动画的人需要一项一项地完成,完成后还需要在方框内打钩。
这不仅束缚住了那些真正创作电影的人的热情,更可怕的事情是,这些审查意见自身也都有相互矛盾的地方。
“你要么改变自己,要么就彻底出局。” Andrew Millstein 这样形容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当初面临的情况,而真正拯救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则是皮克斯。
皮克斯在当时被看作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动画工作室。两部《玩具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再加上《海底总动员》让他们看上去颇有接班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意思。
如果能把皮克斯移植到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来,也许能够拯救迪士尼。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2006 年,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价格为 74 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后来的漫威和卢卡斯影业。
Andrew Millstein 在当时还不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是被皮克斯的创始人 Ed Catmull 选中的。在《创新公司》一书中,Ed Catmull 这样回忆道:“Andrew 在总结迪士尼存在的问题时告诉我:‘我们的电影制作者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声音……这失衡不仅存在于制作团队之内,还存在于制作团队与整个公司之间。平衡的丧失,正是让创意失声的罪魁祸首。’”
“很显然,Andrew 和我志同道合,他是我们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Ed Catmull 接着写道。
收购皮克斯,技术自然是迪士尼最看重的东西之一。那些皮克斯开发的制作电脑动画的软件,包括 RenderMan 渲染者、CAPS 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Marionetta 系统等等,都能够让迪士尼提升电脑动画水准。从 2007 年的《拜见罗宾逊一家》到 2010 年的《魔发奇缘》,迪士尼动画的画质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故事的层面上,Andrew Millstein 则谈到了“皮克斯的核心基因”:“首先是对于完美的永不停止的追求,总是想着要提升电影的品质;其次是对于公开诚实的交流的新人,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公开、诚实地表达出来;第三就是整个工作室不属于管理层,而是属于工作室中的每一个人。”
这些东西看上去非常空泛,但是放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演化出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皮克斯对于迪士尼的改造涉及方方面面,从动画电影的制作流程、到工作室的组织架构、再到整体的企业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而这一切都体现在了《海洋奇缘》这部电影当中。
《海洋奇缘》的项目差不多是在五年前启动的。它的灵感来自于 John Musker,当时他读到了一则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神话:半人半神的英雄毛伊是人类的朋友,他为人类从大海中钓起大鱼而形成岛屿,也为人们从太阳处盗取火种。他试图为人类带来永生,于是决定盗取死之女神希娜的心,但被希娜发现而最终死去。
这个故事让 John Musker 决定和老搭档 Ron Clements 一起拍摄一部以南太平洋小岛为主题的动画电影。同时兼任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首席创意官的约翰·拉塞特也喜欢这个想法,于是当下,两位导演和一些核心团队的人士就被打发到了斐济去当地采风,用他们内部的说法,这叫做考察旅行。
这是来自于皮克斯的做法。《海底总动员》中小丑鱼尼莫逃脱的下水道就是动画师深入旧金山地铁探访的结果。把考察旅行复制到《海洋奇缘》这部电影上,两位导演也觉得自己大有收获。
“我们和斐济当地人一起航行,到最后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莫阿娜一样。” John Musker 说,而在他看来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完全意想不到的。在电影中,大海并不仅仅只是大海,而是被塑造成了一个拥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拟人化角色。“这就是我们在太平洋群岛上看到的景象。”
而用 Andrew Millstein 的话来说,斐济的这一次考察旅行“彻底改变了故事的类型”。
与最早的毛伊神话相比,《海洋奇缘》的故事放在了莫阿娜这个女孩身上。她是南太平洋小岛上一个部族首领的女儿,她对大海有天然的亲近,但她的父亲却出于对女儿的保护而禁止她出海。最终在祖母的鼓励下,莫阿娜离开小岛,踏上了寻找毛伊,并拯救世界。
而在细化这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另一个来自于皮克斯的机制发挥了作用。它被称为“故事小组”,由导演、编剧、以及其他与剧情创作相关的人士组成,每一个人都对故事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以往在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那种由官僚决定电影的情况就能够被避免。
Andrew Millstein 举的例子是《海洋奇缘》中的椰子海盗。这是首先由一个参与故事小组的编剧 Jared Bush 想到的点子,把椰子变成动画中的一个角色。随后剧情一点一点建立起来,椰子变成了海盗,因为“要为电影增添冒险的成分”。
“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椰子怎么能变成海盗,他们的装甲到底是什么样的。” Ron Clements 说,“最后他们从《疯狂的麦克斯 4》中汲取灵感,做这件事情真的非常有趣。”
除了故事小组以外,皮克斯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他们建议我们可以在电影中多添加一些包括拟人化的海洋的场景。” Ron Clements 回忆道,“还有他们认为毛伊身上的纹身也非常独特,所以我们就增加了这些东西。”
尽管如此,《海洋奇缘》的故事还是招致了一些影评人的批评。“这是迪士尼版本的老路,意思是大部分的情节都很保险。” Indiewire 的影评人 Eric Kohn 这样写道,意思是说你可以在《海洋奇缘》中找到许多经典迪士尼动画的影子,比如公主主题、找寻自我的主题、还有大量音乐元素的运用。
Eric Kohn 在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些许批评的意味,但在 Andrew Millstein 看来这是对于迪士尼动画传统的一种致敬:“《魔发奇缘》、《冰雪奇缘》、《海洋奇缘》这一系列影片都可以被看做是与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遗留下来的传统一脉相承。”
这也是皮克斯和迪士尼在合作时所尽力保持的东西,正如 Ed Catmull 回忆的那样,尽管拯救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需要皮克斯的参与,“但是我们不希望把迪士尼变成皮克斯的克隆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复制以往的迪士尼动画工作室。“我们会把这些故事用一种现代的、激动人心的方式讲给现在的观众听。” Andrew Millstein 说。
就拿《海洋奇缘》来说,尽管它看上去很像传统的公主动画,但它真正要表达的,按照 Andrew Millstein 的说法,仍然是一个女孩如何发现自我,找到自我。“这个母题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壤,能够让我们创造出非常复杂但又真实的人物。”
过去几年,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作品都贯穿了这一主题。
《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女王拥有强大的魔力,但却因为抗拒而失控。《超能陆战队》中的小宏失去了最亲的哥哥,但在大白的帮助下重新振作。《疯狂动物城》中的狐狸尼克拥有向善的心,但却因为童年的阴影自暴自弃地接受了狐狸只能是狡猾的这样一种设定。他们演绎出了不同形式的“发现自我”,但却都是出色的动画作品。
而在这些动画的背后,同样都是之前提到的来自于皮克斯的机制在起作用。《疯狂动物城》的初期,导演前往非洲去看动物;《冰雪奇缘》原本把艾莎女王设定为一个反派,但在故事小组的作用下得到了修正。这些都激发出了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创意。
在 Andrew Millstein 看来,在过去十年中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发生的最大变化并不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是集体荣誉感。“整个动画工作室的 900 名员工一同享受成功。他们非常坚定而又热情地让我们的电影变得更好。” Andrew Millstein 说,“这让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品牌和影响力得到了重生。”
确实,从票房上看,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过去几年中获得的成功令人惊讶。《疯狂动物城》的全球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而《冰雪奇缘》更是超过 14 亿美元。
其中,《冰雪奇缘》带来的衍生品收入一直被迪士尼写进财报当中,作为解释消费品业务增长的重要原因,直到今年 11 月发布的最新一季财报中才出现了《冰雪奇缘》衍生品销售开始下滑的说明。这个故事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当然,如何让这些创造力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依然是摆在迪士尼动画工作室面前的最大挑战。对此,Andrew Millstein 说:“对于(未来)任何一部影片来说,我都很自信我们能够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因为这是整个工作室运行的模式,我们鼓励人们发挥创意而不用担心任何失败。”
Andrew Millstein 也着重提及了约翰·拉塞特的作用,这位皮克斯的灵魂人物成为了迪士尼最好的老师。“约翰教导的人可能要比全世界所有导演都多。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事都能直接向约翰学习。”
换句话说,这还是从皮克斯那里学来的一套,通过“故事小组”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最终形成一个最佳的故事;通过考察旅行来让获得新的灵感;通过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塑造,来激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为电影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这同样也引出了新的疑问,毕竟皮克斯这两年看上去有些“力不从心”。《赛车总动员 2》、《勇敢传说》、《恐龙当家》三部作品无论是口碑和票房都不算太过理想,而最近的《海底总动员 2》尽管全球票房超过 10 亿美元,但在很多人看来也远远不及前作,只是作为续集而占了一些便宜。
在众多的分析中,皮克斯这两年的颓势被归结于迪士尼的收购以及后继无人。《赛车总动员 2》这部作品被看作是出于帮迪士尼开发衍生品才上马的作品,而《恐龙当家》的失败则被归咎于约翰·拉塞特的工作越来越繁忙,皮克斯培养的那些新导演并没有办法做到像拉塞特那样出色。
皮克斯也走上了开发越来越多的续集故事的道路,《海底总动员 2》、《超人总动员 2》、《赛车总动员 3》、以及《玩具总动员 4》。这似乎是在暗示皮克斯的创造力已经渐渐稀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似乎也可以被用来指责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海洋奇缘》之后,他们的接下来的三部作品分别是《冰雪奇缘 2》、《无敌破坏王 2》、以及根据经典童话故事《杰克与豌豆》改编的《Gigantic》。
不过,在 Andrew Millstein 看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续集动画电影和原创动画电影在一个健康而有创造力的工作室当中都应当占有自己的位置。”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在迪士尼还是皮克斯,决定拍什么的还是那些创造了这些动画的人。无论是《疯狂动物城》的导演 Byran Howard 还是《超能陆战队》的制片人 Roy Conli 都曾经表达过,在没有一个好故事之前不会轻易启动续集作品的想法。
而且即便是改编一个作品,原有的故事也只会是一个“起点”。就像 Andrew Millstein 所说,尽管《Gigantic》改编自一个童话故事,但是如何构建一个巨人的魔法世界,如何讲出一个 90 分钟的故事,这都是需要重新摸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