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老三爆火让我明白,作文和做人一样,最怕高不成低不就

素老三爆火让我明白,作文和做人一样,最怕高不成低不就

       我吭哧吭哧日更二十多天,你猜咋着?大多数文章阅读量连五十都够不着,寒碜得如同枯树掉光叶子的树杈子,孤零零挂着。那点可怜的数字,像隔夜凉水般刺心,我一边写一边疑惑:莫非我敲的字,都自带隐形斗篷?

     直到昨天,我点开上素老三爆火的文章,如遭雷击——不是被华丽辞藻震懵,是被那扑面而来的烟火气熏得眼眶发热。她讲的无非是街坊邻里、灶台烟火、家长里短,像邻家阿姐坐在炕头跟你唠闲嗑,可就是这平常的咸菜疙瘩,愣是嚼出了滋味万千,再看阅读量,好家伙,动不动就是十万加。

        我这才恍然大悟:她和我都是五十多岁的人,活到这个年龄,素材肯定不缺的。原来我这文章没人看,不是墨水不够,是脚丫子悬空了——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卡在半空的尴尬人。

       当然,也有写的时间还不够长,没有被推流的原因。

       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后脑勺跟被人拍了一巴掌似的——咱之前写的那叫啥呀?

        新手上路,总觉得写东西得“端着点”。咱总想着往“高大上”凑,好像写柴米油盐就掉价,说家长里短就没水平。写孩子,非得扯上“原生家庭对人格的塑造”;写夫妻拌嘴,硬要上升到“亲密关系中的边界感”。

        就连楼下王大爷下棋总悔棋,我都想写成“论规则意识与人性弱点”。您说这不扯吗?王大爷悔棋时,我光顾着在心里构思“规则意识”的框架了,压根没注意他悔棋后偷偷给对家递了根烟,那烟盒都捏得皱巴巴的——这才是真东西啊!

       除了素老三,最近也很火的苗京京,您瞅瞅,她也写的大都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风格流畅、简洁、明快,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能不亲吗?

       其实咱不就是这“烟火堆里”的人吗?早上琢磨给孩子做啥早饭,中午纠结外卖点麻辣烫还是黄焖鸡,晚上蹲在沙发上刷手机,看到搞笑的段子能笑出眼泪。可一拿起笔,就非得把自个儿架到“人生导师”的位置上,这不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吗?

       那时候才明白,不是读者不爱看,是咱写的离他们太远了。就像你去串亲戚,人家正忙着包饺子呢,你非得站在厨房门口讲“饮食文化的起源”,谁爱听啊?人家更想听“这馅儿放多少盐才够味”。

      现在我有时也不逼着自己写“深度文”了。昨儿写我家猫偷喝牛奶,把胡子都弄湿了;今儿写楼下超市的阿姨总多给我套个塑料袋,说“天热,怕东西渗出来”。阅读量不算顶高,但每天都有人跟我聊两句,说“你家猫跟我家的一样淘气”“我们小区超市阿姨也这样”。

      这种感觉挺好,就像坐在胡同口跟街坊聊天,你说一句,我接一句,热热闹闹的。不像以前,自个儿站在高台上喊,底下没人应,怪冷清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