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欣源:你的内心是否想要改变?学会改变归因方式!
来自光明区光明中学的何欣源老师从专业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原生家庭”,新一代父母直面自己的
外部归因就是原生家庭,但是我们没办法改变。
1.反思、接纳、改变,增加改变的主动权,换到内部归因。
2.我们反思的目的、归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去追求责任,让谁来买单。承担责任,过去的让他随风逝去。你应该朝前看,朝美好的生活看。
3.认识原生家庭,其实也就是在认清你自己的来处。其实这些东西我没办法去摆脱掉,我也不用去把它摆脱掉。——学会接纳,学会和解。原生家庭我们是无法去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他带来的伤害,因为是我们认为他伤害了我们,这其实是思维方式的改变。
4.牢牢把握住主动掌握的权利。
从主观意识去、
“要增加改变的主动权,你需要换到内部的归因啊,我没有被原生家庭决定,我的状态是我自己主动的选择啊。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点绕口,那么我还是接着。刚刚讲的那个例子啊,就是假如你小时候被父母否定过情绪,这段成长经历给你带过很大的痛苦,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现在你在处理情绪的时候还会被当时的痛苦所影响吗?你可以说啊,这已经。是形成的一种习惯,每当我有情绪的时候,就会本能的去沿用过去处理的方式,你也可以说过去的都是大脑自动加工的内引机,但我现在想改变,那你就可以。”
“当一个人主观意愿上想去改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训练自己,形成新的一种记忆,无论小时候经历过什么,我都可以选择一种更健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你听。这一个后面的这种说法是不是会更自由啊,你你掌握了主动的选择权,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有可能会被你有意识的去改写。”
可是这种道理虽然大家都很清楚,但是还是会有人会,就是心里会过不去,就会想,既然我什么都没有做错,我的痛苦都是由父母的错误造成的,改变的责任为什么却要我来承担?那会不会太不公平了呢?那么其实是的啊,我们说过这种归因的方式有这样一个风险,就是他让这个焦点转移了,从如何解决问题变成了如何让犯错的人承担责任。很多采用这种原生家庭归因的人,他不自觉的就会把人生的目标调整为如何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要求他们为错误负责,那这常常都是会徒劳的。因为。因为父母也有他们的这个自我服务偏差,他们也认为错不在自己,还反会反过来会说你有问题,你都是一个成年人了,还老是揪着那些小时候的事情不放。
你应该朝前看,朝美好的生活看。
那么最好的这一种归因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我认为在原生家庭的问题上啊,适合我们的归因方式应该是流动的,辩证的,从接纳到改变的不同阶段要配合不同的归因方式。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一句啊,一句老老话,老词啊,叫做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同样的问题,你既可以看成是原生家庭所决定的,也可以看成是你自己的选择。两种说法并非针锋相对,非此即彼的,它只是反映出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跟自己的不同的关系。对于那些懵懵懂懂的学生,对自己还缺乏了解的学生。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们,人生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他们完全理解不了这样的话。
就像我有个学生最近一直在跟我说他,他自己都很迷茫,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会像照镜子一样去观察自己,他会去想,我有哪些个性,我有哪些认知和行为的模式,我的优点和局限是什么啊?巴拉巴拉。在这个阶段,如果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由原生家庭塑造而成的个体是有用的,有了明确的归因,就可以很安全的认识自己,明白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在这个阶段,他还可以去盘点自己从原生家庭那里继承到哪些东西,无论是优点还是问题,哪怕是父母带给他的一些伤疤,而且这些其实都可以照单全收的。那么有的人会说啊。谁想会继承那些问题呢?我们想把问题的扔掉。
就像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也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会想啊,为什么他们是老师,他们在无形之中其实带给我很大的压力。因为。会有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存在,比如说一些特权啊,就是你的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会对你特别照顾啊,你其实很厌恶这种感觉,因为全班的同学都会。不自觉的把这种眼光放到你的身上啊,我其实有的时候会很厌恶,就是我自己是教师子女的这种身份啊,这个问题就是我的原生家庭给予我的,那直到后来我会发现。其实这些东西我没办法去摆脱掉,我也不用去把它摆脱掉。——学会接纳,学会和解。
后来我就渐渐的发现,这很大一部分程度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我把那一些别人的关注看的太重了,那么我的家庭其实带给我并没有什么矛盾啊。主要的问题是来自于我自身,那么我后来就渐渐发现,我只要对自己说啊,我自己要去做出选择了,我自己要去掌握这一个现状,我要去重新夺回自己的掌控权。那么其实这一个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影响就会慢慢的削弱。
这也是我经常会跟啊,我的来访者去诉说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我自己成长,对于家庭的一些啊,反击反抗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其实最后我想说的是,就是任何人。包括你的父母都有可能会去否认或者说是夸大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啊,那么其实你不需要浪费力气跟他们去争辩什么。归因只是你自己心里面对自己的一种交代,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重要的人,分享给你信任的人啊,但是你不用在意他们是认同的还是反对的。你一定要牢牢的把握自己内心里面的那一个主动掌握的权利。
二、朱照武+宜昌英杰学校
1.带动家长研读这本奶蜜盐
2.分级分层落实
3.学习力、思考力、非常强的人
三、温春露:
对于奶蜜盐共读,对于家校共育共读有了更系统的学习。这种系统学习,会让我们产生系统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让家长真正参与,让教育真正发生,让效果真正。
四、郑涛涛
看到郑涛涛新建的奶蜜盐的共读交流群,这行动力真是绝了。想一千次不如干一次。郑老师不光有激情,还有行动,到处播撒蜜,蜜友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起开启了蜜般的家庭教育生活。
用心动情又智慧的老师,结合案例让我们看到缺失奶蜜盐的孩子,让孩子在家庭式阅读马拉松中重新找回到爸爸妈妈的关心。
回到自己的孩子:关心关爱、鼓励、欣赏孩子,承担责任。
教好别人的孩子也教好自己的孩子。
五、王云春
特别想抱抱王老师,那么一个小女孩经受着这么多很多泥泞、坎坷,那么无助,但是她又那么了不起,那么坚韧。
今天她敢于说出来,就是去直面它。她是勇敢的。
和解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肯定。一生都在跟自己的童年的和解,尤其是伤害过你的哪些人,如何和解是值得去思考的一个。隐忍,敢说话,知道情绪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内隐性的伤痛记忆。勤劳、敏感,要求公平,
与曾经受伤的自己对话,自己给自己奶、蜜、盐,自我对话自我疗愈自我超越自我和解。
六、林达
刚刚入职三年,但是已经意识到了奶蜜盐的重要性,虽然是美术老师,虽然是所谓的副科,但是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发现闪光的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课堂上看见暗沉的星,小问题,给他奶蜜盐去帮助孩子。
刀哥说的: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
我们的林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时候,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很难说到家长心里去,是因为我们没有得到家长的信任。
七、刘鲜娥
在最原始的记录当中看到了家庭教育本然的状态,让我们从震撼人心的案中看到了奶蜜盐的缺失带来的伤痛,为什么好孩子好爸爸会带来伤痛?就是因为奶蜜盐的链接缺失。
“这一幕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爸爸真的是个好爸爸,努力赚钱,望子成龙,孩子也真的是个好孩子,成绩优异,渴求上进,学校也在用心栽培,而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让孩子居然如此厌倦……”
家庭教育活动中看到了奶蜜盐的也身践力行去化解亲子各种矛盾,就是这种田野式的调查与记录,看到了教育的本质——追求健康与幸福。提高孩子理解力和感受力,遇到问题不会焦虑,会在轻松愉悦中跟孩子们交流相处。家庭关系不再紧张,孩子们在温柔、平和而有力量的家长们引导下,一定会积极上进,可能不是那个成绩最优秀的,但一定会是那个最幸福的孩子。我们终其一生,不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幸福吗?
八、朱亮
呼唤家庭教育中陪伴的重要性
学习个人能力提升,不断反馈,完善学习
自己的家庭教育:学生共读、老师共读、家长共读,按照文质的教育方式在进行
专业共读,专业分享,专业进步。
总结:两个小时飞速滑过,但是楼阁、、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不断超越,我们在这个群体里彼此赋能,一起精进,不分地域、不分年龄需要自己给我们自己一些爱、一些鼓励一些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