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们在一起闲聊,小银突然说:要是你当初考不上中专,可能我就也考不上大学了。我一愣,抬头看他,他说:真的呢。
我懂他的意思,我们从小在吴家圩一起长大,同一年上学。在学校里,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一提起就头疼不已。而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总喜欢拿我跟他比,然后,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
四年级期末考试,监考老师都是由各个学校的老师打乱了进行监考, 那天我感冒了,头疼,在考场上就睡着了。结果数学考了7分,不得不留级了。小银正常上五年级,我们就此分开了。
现在,我都能考上中专,他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没面子了。
这给了他巨大的动力,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每当自我松懈想要偷懒的时候,每当看到漂亮女生想入非非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立即就会冒出一个声音,反复提醒他,当年一起玩耍的伙伴都考上中专了,你不能落后啊。于是,他马上抖擞精神,重新安静下来。
第二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江苏无锡税务学校。
我们是在91年同时毕业的,临毕业前,他写信邀请我去无锡一起游太湖,再去他在南京的二姐家玩。我因为女生的离去,情绪低落,就和同学一起去了滨海古黄河入海口,没能跟他一起去。
暑假期间,要去盐城落实工作的事情,那天一早我们一起骑车到尚庄,再乘大巴车去盐城。两个人懵懵懂懂的拿着学校的介绍信到市人事局,在办公室一座高大的桌子后面,工作人员看着我们递上的介绍信,有些惊讶的抬起脑袋。可能他是第一次碰到来人事局分配工作,连根香烟都不带的人。那家伙低下头根据我们的介绍信,刷刷几笔,就把我们的人生去向落实清楚了—小银去税务局,我去纺织工业局。
我们决定先送小银去税务局。当时水务局会议室有七八个毕业生,分别介绍自己,小银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显得成熟老练。一般人介绍自己,都是叫什么名字,毕业于哪所学校?他的开场白挺特别,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是你们的同仁,叫于银顺…..大家顿时掌声响起来。小银被分配到大纵湖税务所。
他的工作落实好了,接着就陪我去纺织工业局,这里就简单多了,在办公室听那几个人交头接耳的沟通了几句,就让我去盐城毛巾厂报道了。
那时我们什么社会经历都没有,就知道,从此走上社会,开始上班了。从来不会想到,那个下午仿佛有一只大手,把我们从此归入不同的社会阶层。
事情办完已是下午了,去车站一问:回尚庄的汽车早就没有了。刚开始我们都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去哪里呢?一下都没有了主意,就在街上漫无目的的逛着。
我突然想起,我们初中同学耿中玉在城东汽修厂上班,就想去他那里看看。还是小银懂得多,建议买只西瓜过去。我一想,也对呀,总不能空着手去吧,于是,一人买了一只大西瓜,抱在怀里,一路找过去。好不容易走到汽修厂,以为可以歇口气了。在门卫一问,说他出差了,不在厂里,而且,他是在外面租房子,门卫也不知道租再什么地方?这下,我们刚刚松懈下来的心情,又开始沮丧,现在到哪里去呢?
离开汽修厂,我们两个抱着两个大西瓜又晃到解放南路上。我记得路边有很多可以通宵看录像的录像厅,就想去那里看录像,瞌睡了就在里面将就一晚。可是,可能现在是暑假期间,问了好多家,都说放到夜里十一点。
我们继续在路灯昏黄的街头游荡,那时我们还很年轻,阳光乐观,对于流落街头并不觉得有什么挫败,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心里总以为美好的社会在等着我们呢。
夜越来越深,两只西瓜在我们怀里越来越显得沉甸甸的,我们有点没耐心了,总不能一直在街上晃荡吧?颓然的坐在路牙上,看着昏黄的路灯,宽阔的马路,内心有点茫然。突然,我想起来了,我家后面邻居红宝曾经跟我说过,他在一家建筑工地上班,好像就在大庆东路上。大庆路离我们不远,不如走过去碰碰运气。
我们摸到那里的时候,已经12点多了。进去一问,红宝确实住在这里,不过,宿舍里的人说,他今天回老家去了。我们一听心就凉了半截,此刻,我们两个人早已精疲力尽,看到红宝空着的单人床,一倒下来就睡着了。
暑假很快就要过去,也到了小银该去大纵湖报到的日子。他妈妈那时还健在,帮他准备了好多东西,包括洗澡桶、被子枕头、脸盆、热水瓶什么的,就好像游子远行一样。那么多东西,他一个人哪里拿得了啊?于是,我就用自行车帮他驼着行李,把他送到大纵湖,一晃,这事都过去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