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我时常感到有2个我存在,一个我侠肝义胆,一个我似水柔情。作为一个金庸迷我当时其实非常不理解,每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结尾都让人空荡荡,现在想想金庸老先生才是大智慧,早已对人生看穿一切…..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小城市,我的父母和李焕英同一个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生活就随着大流,而我也在这个环境里直到大学也没什么人生规划。时常在梦境里总是梦到一叶轻舟,下桥流水的情景,和现实寒风凛冽的北方又很矛盾,所以大五实习,我毅然选择去深圳。很自然,还没毕业我被一家IVD(体外诊断)民企录用。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都陆续离开深圳,回到吉林。每一次离别都和小说的结尾一样,我会告诉自己,人本就是孤独的个体。
刚工作不久,公司派我去上海参加培训,老板电话和我说:拿着邀请函去让财务买机票。我问了一句现在想想都觉得可笑的话,我问:我一个人去吗?老板反问:还得有人陪你去吗?那一瞬间,我才感受到,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这是我第一次成长,从那以后,作为一个职场小白,我总是很努力的学习知识,技巧,但总是觉得自己还差的很远。作为代理公司,厂家的人会对我们有代教,一次和苏老师谈起自己的焦虑,他却很真诚的告诉我,每个人刚开始都是这样,对于你要讲的PPT,哪怕下次有一页的修改,都是进步!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喜欢这里的快节奏,怀念实习时结识的老师和工作中的同事。我还是在第三个年头,在大家都喊着逃离北上广的时候,离开了深圳!
我为什么留在济南?来济南纯属偶然,一个人四海为家,刚好有个工作的机会就留在这里了。那是2010年春节过后,IVD四大家之一在济南招人,我就应聘过来,济南没有办公室,整天都是客户拜访,跑到客户那里玩机器,后来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出差,一年最多280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一年工作飞55个航段,
不算高铁。我的工作基本都是“溺水式”学习法,时常感到无助,却求生欲强。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给5家县城医院的临床讲不同的课。其实,我当时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时间非常短暂,我从7天前开始准备课件,但是到开讲的那一天,面对大几十人的会场,几乎是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讲完的,只记得主任很包容的说:声音很好听…..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晚上查找资料修改课件到深夜,早上练习,因为上午要赶路,下午要讲课。第5家医院讲完了,我自己待着酒店眼泪不自主的下落…..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准备的时候没时间伤感和焦虑吧!这是我的第二次成长,从此,我在哪里讲课都不再胆怯。因为当时外企招人的成本高,公司鼓励代理商招人,新招的小朋友我都是一点一点带着走,除此,我还会邀请北京的资深专家来给他们培训,一步一步,我变成别人口中的娜姐,工作三年,我一个人带出来一个队伍!这三年,我和经销商和很多用户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三年是职业的一个周期,我感觉到了职业平台期!
今年 是我转型做销售的第8年,这8年从岗位建立到带团队,在到跳槽去另外的公司,我也有很多次成长,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我感谢每一个让我经历困顿和给我力量的人。困境中的成长更能让人记忆犹新。在我的团队中,我总是把我知道的给团队分享,让他们和我有同样的观点,沟通省力。可有时,迷茫的却是我自己……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参加工作13载,整个世界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体外诊断也度过了他辉煌的30年。下一个十年我会在哪里?下一个十年我会有怎样的故事?我和我,是否还是一个清晰一个迷茫,等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