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 |
计算机网络开始兴起。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ARPANET) 美国数字设备(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DEC)公司的数字化网络架构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等 |
20世纪80年代 |
ARPANET重新采用TCP/IP协议框架 TCP/IP协议框架自此也成为当前互联网的标准协议 |
1993年 |
IETF成立下一代互联网IPng工作组 提出了3个研究方案,分别是CATNIP(RFC 1707)SIPP(RFC 1752)TUBA(RFC 1347) |
1994年 |
IPng工作组提出将IPv6作为下一代IP网络协议推荐版本 |
1995年 |
IPng完成了IPv6的协议规范 |
1996年 |
IETF发起并成立了全球IPv6试验床:6BONE网络(3ffe::/16) |
1998年6月 |
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于1998年6月加入了6BONE试验床 |
1999年 |
IPng工作组完成IPv6协议审定和测试,并成立IPv6论坛,开始正式分配IPv6地址 |
2000年 |
各大主流厂商、操作系统开始支持IPv6,并不断完善 |
2003年 |
正式启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络示范工程CNGI |
2004年 |
CNGI-CERNET2教育网主干网正式开通 它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大型互联网主干网之一 全面支持IPv6协议,连接了我国20个城市的25个核心节点 |
2005年 |
北京国内/国际互联中心CNGI-6IX建成,分别实现了和其他CNGI示范核心网、美国Internet2、欧洲GEANT2和亚太地区APAN的高速互联 |
2011年2月3日 |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正式宣布所有的IPv4地址资源分配结束 |
2016年6月1日 |
所有提交至Apple Store的应用必须支持纯IPv6 |
2016年12月7日 |
“2016全球网络技术大会 (GNTC)”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在演讲中表示,我国的IPv6发展“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
2017年11月 |
《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未来5-10年我国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总体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重点任务等 |
2019年6月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0286块/32,较2018年底增长14.3%,已跃居全球第一位 |
2019年7月 |
中国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发布《中国IPv6发展状况》白皮书。截至2019年6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已达1.30亿;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已分配IPv6地址的用户数达12.07亿,2018年5月是1亿;全国91家省部级政府门户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共有83家;全国96家中央企业门户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有77家;13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主页可通过IPv6访问的网站共有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