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的最后的一个月,90后话题又上热搜。在社会眼中,这一代人实在是太特殊了。
随着前两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90后是第一批独生子女,也是至今唯一一批的独生子女。他们正步入中年危机,愤青、孤独、个性、冷漠、创新等都是这代人的关键词。网络和社会体系对90后褒贬纷呈,优越的生活教育条件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媒体公众苛刻的打分标准下,及格分常有,而满分不常有。
无数的矛头拋向这批独生一代,戳中他们的都是无奈的痛点。
1.有一种孤独,是独生子女的孤独。
当父母选择了他/她作为他们唯一的后代的那刻起,他/她就注定了孤独。
成长过程中没有“手足情深”,无可倾吐秘密的“知心姐姐”,跟爸妈成为“老铁”,一个人在家凭着钥匙声和脚步声就能辨别出是不是爸妈,有些人自己跟自己说话聊天……
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这对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不少独生子女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幽闭症和孤独症,甚至演变成抑郁症。
独子独女纵然拥有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先天条件,却躲避不了孤独寂寞冷的后天成长因素。但是,逆境的孤独所塑造出来的优秀人格魅力,正正就成为了这批90后最耀眼的闪光点。
孤独并不是坏事,它能让你沉浸于某一项兴趣中,并经过自己的长期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如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就是在强烈的孤独中去进行自己伟大的事业,是孤独保证了他们专心致志于一方天地,最后获得成功。可以说,成功的90一代,他们都有承受孤独的能力,更有摆脱和战胜孤独的能力。
独生一代,特别害怕孤独,却也最能忍耐孤独。
2.有一种苟且,是独生子女的苟且。
“贪生怕死”是人性的弱点。
在即将开庭的“江歌案”,刘鑫将这个人性的阴暗面暴露无遗,网络舆论公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将这个90后的人生推向了无底悬崖。
我不赞同她当时为了活下来的不仁义的作为,但我能理解她面对生命危险的威胁时,所表现的极大的心理恐惧。换位思考一下,在面临生死抉择的紧迫关头,假如她死了,唯一指望她的父母失去了后半生的依靠,我相信,同样的情景里,江歌妈妈失去独女的痛苦泪水里,也有刘鑫父母的一滴。
在独生家庭,父母倾注全部心血于唯一的后代,也将所有的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4+2+1”家庭责任压的喘不过气,成年后甚至不敢远嫁,也不敢离巢出国,老小都指望依靠顶梁柱的自己,遇上些红白大事也没有亲人商量分担,独子独女承受的精神压力比非独苗的家庭的孩子要大得多。这批人是最怕死的人,也是最不敢死的人。
但,比死更可怕的是,人性灭绝的苟且存活。
独生子女要是因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自私自利,甚至所谓的家族传统血脉,这样的苟且求存,就是毁灭人性的苟且。
许许多多的90后消防战士,肩负使命,冒着生命危险救人于火海,难道他们没有死的恐惧吗?难道他们就没有生的欲望吗?不是的!博爱舍己的精神赋予他们强大的勇气面对死亡。年轻的他们值得我们由衷的钦佩和自豪。
人性跟硬币一样,也有两面。反面教材的刘鑫,她本来就有苟且的心,经过这段血的经历,她终于在苟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3.有一种冷漠,是独生子女的冷漠。
什么是冷漠?用八字概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独生家庭环境成长的你,周围的人全世界都围着你转,被“众星捧月”多了,更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随意随性,任性妄为,不顾他人感受……这种种,都会被扣上冷漠无情的帽子。
当“老人摔了该不该扶”“地铁爱心座位的伪瞎子”都能成为社会话题的时候,当冷漠成为一种避免伤害的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道德的标尺都审度自己。
在嘈杂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渐渐地被人性冷漠所侵蚀。有人却将世俗鄙弃,用他独特的方式去发出一份余热。
听我老家的邻居说的真事。去年他亲眼目睹,对一名落水者,群众围观20分钟之久无人施救,看着溺水者挂掉。某跳水救人的小英雄不假思索地下水,终于把人救上来,但他自己的20岁的年轻生命就没了,令人唏嘘不已。
心中没有爱的人才会染上虚伪、冷漠、现实的病。
我相信,被满满的爱和感恩的家风熏陶出来的90后,必定也用爱和感恩回报社会,维护公义,绝不会袖手旁观。
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后成一代名将。
林书豪,起先不被看好,最终成为黑马。
90后的我们,对于网络和社会大幅度的负面报道,只需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所有杀不死我们的,都会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90后,年轻的树苗在成长,用心灌溉,就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