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描绘了,佛、孔子、老子三人围着一个大醋缸,每人尝了一点醋。这并不是现代插画,而是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绘画的经典题材——三酸图。画中的三位大家分别是中国三大宗教和哲学的三位创始人:佛教、儒教、道教。
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人的表情迥异,佛的脸上带着苦涩的表情,孔子的表情泛着酸,但我们发现,老子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人都是哲学和宗教的代表,醋代表着“生活的本质”,这幅画蕴含了大量的智慧与知识,也反映了每种文化对生活的概述以及对其本质的认识。
儒家以人生为酸,须以教化自正其形;释教以人生为苦,一生之中皆是痛楚;道家则以人生为甜,认为人生本质美好,只是世人心智未开,自寻烦恼。
—— 马骀(1886~1937)清未民初著名画家
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被称为佛。他的早年生活非常舒适与奢侈。据说当他快要三十岁时,他意识到了世界上所有的丑恶,这促使他离开家去寻求悟道,并在他三十五岁时实现了这个目标。佛对醋味的反应有若干的解释。一种解释是,佛教与自我有关,认为醋因为其浓烈的味道而污染了身体。对于这种反应的另一种解释是,醋有苦味,在这里隐喻了生活的本质,佛家认为人生一切皆苦难,认为生活原本是苦的。所以要普度众生,教人怎么去修行来适应这种苦难,因此叫“苦行僧”。
孔子以为醋是酸涩的,儒教认为人需要教化才能得以正行。一个人要迈向社会,道德是衡量他的第一标准,而不是知识。古代大众以文盲居多,虽然在教育知识上有很大的欠缺,但却能保持良好的品行与道德,所以儒家会着眼事物的缺陷,通过纠正错误来进行个人和组织的完善。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子的微笑和令人满意的表情,道家认为醋是甜的,认为生活的本质是美好的,只是世人心智未开,自寻烦恼。根据老子的说法,天地之间存在着自然和谐,越是干涉由普遍规律所产生的自然平衡,就会偏离越远。无论是轻还是重,湿润或干燥,快或慢,一切都有其自身的性质,不去违反它就不会造成麻烦。 当从外部强加干涉时,斗争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生活才会变得酸溜溜。
在三酸图中,为什么老子会面带微笑?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醋寓意着生活,就像在佛与孔子脸上的表情一样,在现实中肯定会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 然而,老子了解应该如何与生活和谐相处,将他人认为消极的东西变成了积极的东西。 从道家的角度来看,酸和苦来自我们自身的浮躁和不安。 当生活的本身,被理解与合理利用时,它是甜的。 这也许就是三酸图给我们人生最大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