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买了于谦老师的作品,出版后争议很大,尤其关于这本书的名字,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有人说是《玩》——儿,于谦;有人说是《玩儿于谦》。直至今日,6年过去了,到底玩不玩于谦,就那么回事了吧。
叫什么不吃饭呐!
言归正传,根据于老师的自传体小说和网上的信息,今天我们给于老师总结一下他的半生。
嗨,还是先从与老爷子说起吧!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于谦的父亲叫于小谦(误),于庄敬。
老爷子很不简单,退休前是大港油田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有国务院“有突出成就专家”称号,为人平和沉稳,有一股老知识分子的那种严谨劲儿。
于谦的母亲叫翟显华,退休前是原大港油田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谈话思路清晰,措辞严谨。
于庄敬、翟显华一共有三个儿子,于谦是最小的,他的大哥、二哥都跟老两口一样在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奋斗。
1969年,于谦出生在北京,父亲在他出生前就被调到位于天津的大港油田工作。于谦出生不满百天,翟显华也随原石油部机关下放到湖北五七干校。等母子再次相见时,于谦已经一周岁了。不久后,翟显华也调到大港油田。
在一起采访中,翟显华说“大港油田创业之初,条件十分艰苦,我们只能把于谦托付给在北京的姥姥照看。”之后,夫妻俩就只能去北京开会、出差,还有节假日的时候,才能去看一下于谦。
这么一说,于老师的儿时经历跟大林确实很像,难怪两人有缘成为师徒。
言归正传,于谦上学时整天抓鸟斗蛐蛐,成绩并不好。翟显华甚至想辞职回家专门陪他读书。后来北京市戏曲学校相声班开始招生,于谦很想去。但母亲不太同意,她想让于谦多读几年书,多学点文化知识。但于老爷子认为,孩子有自己的志向,是件好事情,“行行出状元”嘛。所以于谦就这样去参加了戏曲学校的考试,并顺利被录取。
戏曲学校毕业后,于谦加入北京市曲艺团,成为了所谓的“体制内相声演员”。但大家从郭、于老师的相声里也能知道,当时相声并不景气,于谦当时也没什么相声可说,经济上应该是比较拮据的。但于老师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反而组建了一个专供吃喝玩乐的小分队,固定成员四个人,天天上山下海,到处去玩儿。
钱肯定是没多少,但乐子不少。
玩着玩着,于老师似乎醒悟了,突然觉得自己不能一直这样玩下去。1995年,于谦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参演了不少影视剧。郭德纲老师在相声里并不全是吹的,当时于谦在演艺界确实颇有建树,不说能成名成腕儿吧,但靠演戏足够衣食无忧。
自从跟郭德纲合作后,老两口子相得益彰,事业越做越好,相声事业已经做大做强。郭德纲穿起了纪梵希、范思哲、Balmain、LV,于谦也开起了天打雷劈(误)天精地华宠物乐园。
总的来说,于老师确实没怎么穷过,但不得不承认,只有在跟了郭德纲以后,于老师才真正的有了大钱,并变成了名门之后,他成了武术家、考古学家、古汉语学家、朝鲜冷面杀手、老西医、妇科大夫、八大胡同董事长、八大铁帽子王中的绿帽子王、被海大爷搅了婚姻的兔儿爷、蒙古国海军司令的亲家、清华池修脚的、江湖第一刀客、第一剑客bai、第一“piao(二声)”客、人送绰号彪子、公海上被海盗劫了的开一千万发票的公务员、画扇面的画家、领着老郭听小提琴陪着老郭找导演的造星家、让打口井却改了烟囱的包工头、钦封登仕郎于太公讳进锅、欧阳青松先生、姓于,叫王大宝、本来叫du于得水,后来怕鱼跑了,找个缸盛上,叫于德刚、京八爷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