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的笔友

我想,在我们那个年代,交过笔友的应该有不少。那些年交过的笔友, 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仅仅是记忆里最珍贵的东西吗?对我而言,他不仅是我最珍惜的过往,最温暖的曾经,也是我生活里对于友谊两字最美好最完整的诠释。

浮躁如你,别弄丢了陪着你一路走来一路成长的那些人和事情。

雨辰大哥,就是那个一直一直陪着我的人,也是我18岁那年交到的笔友。

初交笔友

高三下半学期,老师帮我们订了“语文报”,在某个版面的右下角,有一个交友专栏,有不少优质的学生小哥哥。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个叫做“张晓东”的小哥哥,对于高考重压下青春萌动的我们,光看名字仿佛就能想象到那张俊俏的脸庞。还没等得及流口水,隔壁桌的女同学就已经嚷开了:这个张晓东我要了啊,谁都别跟我抢啊!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交起了笔友。

印象中有记忆的不多,除了雨辰大哥就那么两三位:军营里的兵哥哥小孙,贵州的学生小哥哥李爽,河南医科大的李晓磊。当然,这几位也没保持太长时间的联系。

毕竟但凡涉及情感,都是需要双方有心有意去维系的。

初识雨辰

我和雨辰大哥,是通过一本文学杂志认识的,但到底是“读者”还是什么其他杂志我有点记不清了,总归就是类似的书吧。

“无论你在何方,我这艘18岁的红帆船都会在风雨中为你祝福。”

大概的“交友宣言”就是这么写的,但是我看到的那本杂志是三年前出版的,也就是说距离这条征友消息,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那个地址写了信,并且,居然很快就收到了回信。我的天哪,我想我当时真的又意外又兴奋吧。

然后就开始了我们漫长的笔友生涯,雨辰大哥当时已经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

雨辰是大哥的笔名,我也曾问过这个笔名的由来,因为雨辰大哥的名字中曾经有过一个“震”字。当然,说起我那个时候的笔名,真的是琼瑶的书看多了,如今自己都不好意思提,实在是肉麻矫情得不要不要。

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些记忆已经有点模糊,我已经不太记得我们当时在信里面具体都聊了些什么,应该离不开学习呀,理想呀。隐约记得刚开始的那几封信,雨辰大哥跟我聊过他选择学医的个中因素,仿佛学医并不是他的初衷,只不过是尊崇老一辈的想法。

当时市面上开始流行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信纸和信封,在学校附近的青藤苑选购漂亮的信纸是枯燥学习生活外难得的喜悦了吧。倒是雨辰大哥,永远都用的是以他们学校“冠名”的白色信封或者是土黄色信封,每次收到他的信就有一种“仪式感”,特别地让人开心。

我坐在教室的后排,每次老远看到坐在第一排的信件管理员 ,还没等她向我走来,就激动地问:有没有我的?有没有我的?

后来也是听雨辰大哥说,每次收到我小小的一封信,都要被他宿舍的男同学们哄抢一番,因为大家都很好奇,那么小的一封信寄的出来吗?哈哈,我仿佛也脑补过那样的一个场景,我们女孩子嘛,在某个年纪,总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但是在交朋友这件事情上,我和我的花哨信纸完全不一样,我很真诚。

初见雨辰

我们信件来往得还是很频繁的,通常收到雨辰大哥的信,当天回宿舍我就回给他回信。宿舍的同学至今都记得我有这么一位笔友。我们就这样写了几年的信,后来雨辰大哥来上海实习的时候来学校看了我,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那会儿的他不胖不瘦的体型,穿着格子衬衫,鼻梁上像模像样架着副眼镜。他先到的约定地点,我骑着自行车后到的,从背后看到他的时候,觉得他的整个气质有点像当时挺红的李春波。

我大学时候每个月就300的零花钱,父母真心不容易,每年7800的学费。这点零花钱里包括我的伙食费及其他一切开销。但是年轻姑娘第一次见笔友,总是要打扮一下的吧。我其实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的模样,只记得那件白色似绒非又绒的单衣是我新买的,下面就一条普通的黑色贴身长裤和中性的黑色皮鞋。用现在的眼光来说,那双皮鞋算是“英伦范儿”,但是放在那个“中性”还不怎么流行的年代,的确是土得渣渣掉了一地的。发型我是想不起来了,反正肯定没有染烫过,纯粹的土土小丫头一个!

突然有点混乱了,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后来雨辰大哥又来学校看过我一次。那次我们在学校的第一食堂“益新楼”简单地吃了个晚饭,然后转眼雨辰大哥就不见了,把我慌得一匹,貌似打电话是关机状态,在食堂附近找了几圈,到校门口找了几圈都没有见到人影。

那个时候大家流行玩“笔仙”,玩“通灵”,我急急忙忙回到宿舍,跟舍友们说了找不到雨辰人了。大家一致同意玩一次笔仙吧。其实我们之间有在宿舍玩过,但是无知的我们被吓到了。我们关掉了宿舍的大灯,互相提醒一定要保持安静。开了一个小台灯,桌上铺了一张纸,由我来请“笔仙”,然后问了一大堆的问题。

“雨辰还在不在学校里?”

“雨辰有没有出校门?”

“雨辰是不是在公交车上?”

“雨辰有没有安全回到住处?”

好在笔仙回答的每一个答案都还算让人放心,否则那晚我真要睡不着觉了,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莫名其妙就不见了呢。后来想来,雨辰大哥在那个时段一定是在经历人生特别艰难的事情吧。

第二天雨辰大哥给我打电话,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

“见光死”这个词好像也是那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因为大家都热衷于见网友,像我这款好像比较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被人“pass”掉哦,好在雨辰大哥并没有让我“见光死”,我们之后依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和雨辰大哥是同道中人,我们有着相同的初心,所以我们能够一直走下去。

暂别雨辰

那段时间里,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就没有再写信,打电话会比较地多。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地快,很快就到了他实习结束离开上海的那一天,我在寝室里接到他的告别电话。

“MH妹子,哥走啦。”

雨辰大哥的医生生涯开启了新的篇章。

那些珍藏的记忆点,无法一一详述

第一次去雨辰大哥的城市,他“伙同”女朋友一起陪我。当年的我还活泼开朗得很,没有那么多的心思,也没有考虑身边大嫂的感受,上来就亲昵地挽着雨辰大哥的手臂,如今想来当时的雨辰大哥是不是也有点尴尬呀,碰上这么一个没心没肺的傻丫头。

(写到这里,突然有点伤感,如今的我,对人心存芥蒂,再也无法随意与人亲近。)

好在后来我自己意识到可能不太好,转而挽上了嫂子的手臂。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在嫂子的心上留下点什么呀,妹妹当年真的是傻乎乎的一个,嫂嫂见谅啊!

2006年,我还参加了雨辰大哥的婚礼。

还有那件红色的羽绒服,雨辰大哥你可还记得。那次在雨辰大哥家里吃饭,临回上海时变天,雨辰大哥把他的羽绒服让我穿回了上海,而后那件衣服就一直保存在我家的衣橱里,再后来,我爸看上了,给拿回家去穿了好些年哈哈。

后面我们曾失去过几年的联系,我通过警察朋友,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找过他,都没有找到。2012年的时候,我试着打电话到记忆中他跟我说过的医院,辗转几个科室,当我听到对方跟我说:“”你等一下,我帮你去叫。“的时候,天哪,我的小心脏啊,我终于找回了我的雨辰大哥。

后来的很多年,我们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每年,我都要去雨辰大哥的城市好几回,他已经不再是我的笔友,他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挚友,真正的大哥,像亲人一般。

直至今日,我们相识的二十多年,雨辰大哥陪我度过了无数艰难的时光,他曾在我最灰暗的时光里以他独有特别的方式鼓励我支持我。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如果一定要给这个故事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辈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