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
杜甫(唐)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
摇落:凋残,零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深知:指诗人以宋玉为知己。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人品及文学才能。
故宅:江陵和归州 (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荒台:阳台。
楚宫:楚王宫。
译文:
草木摇落深知宋玉的悲哀,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相距千年空怅望洒下同情泪水,虽生在不同时代,身世同样凄凉。
江山依旧故宅虽存只留下诗赋,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说梦吗?
最可叹楚王宫殿现已荡然无存,虽有渔人指点,终是让人生疑。
赏析:
组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夔州。意在抒怀。这是五首中的第二首,咏怀的是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
首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引用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意首句用“摇落”二字,表达了对宋玉的深深怀念,并以宋玉为知己,诗人赞美宋玉的风流儒雅,将宋玉当作自己的老师。
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感于宋玉之身世与己相同,虽遥隔千年,依然因之垂泪,宋玉之悲,实则诗人之悲也,不同的时代,身世却是同样的萧条。“千”与“一”强烈的数字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千”强调时间的久远,“一”突出状态的持续。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故宅犹在,人已亡。只留辞赋在人间,巫山神女之说难道真的只是说梦吗?“空”表明了世人只是关注宋玉的文章,而忽略了宋玉的人品,更没有领会巫山神女故事的深意。“岂”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极度不平。
尾联:“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紧接上联,“最是”更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心中的痛,现楚宫已如烟云般消散,不见踪迹,虽经舟人指点,然而终是疑问不得解。
蒋绍孟《杜诗镜铨》评:“......盖谓自古作者用意之深,类非俗人所解,今思宋玉摇落之感,具有深悲,惜未得与同时一为倾写耳。乃云雨荒台,本为讽谏,而至今行舟指点,徒结念于神女、襄王,玉之心将有不白于千秋异代者。”
参考书目:《杜甫集》杜甫著 张忠纲解读 袁行霈 主编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