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目前比较流行,是未来投资圈中较热门的领域之一。什么是人工智能?最初引出人工智能是由图灵在1950年,发布的一篇划时代一样的论文,提出了“图灵测试”。之后的195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要让机器的行为开起来像人所表现的那样。”
即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理性地思考及理性地行动
1.政策
从国务院在2017年07月20,印发的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到,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规划中指出: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规划中还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发展简史

由此经历了3次发展浪潮:

第一次发展浪潮:(1955年-1974年)
达特茅斯会议之后是大发现的时代。对很多人来讲,这一阶段开发出来的程序堪称神奇:计算机可以解决代数应用题、证明几何定理、学习和使用英语。在众多研究当中,搜索式推理、自然语言、微世界在当时最具影响力。大量成功的AI程序和新的研究方向不断涌现,并且在这个阶段也研发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1961年: 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工业机器人Unimate成为第一个在新泽西州通用汽车装配线上工作的机器人。它的职责包括从装配线运输压铸件并将零件焊接到汽车上 - 这一任务对人类来说是危险的。
主要成就:
1964年:计算机科学家Daniel Bobrow创建了STUDENT,一个用Lisp编写的早期AI程序,解决了代数词问题。学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的早期里程碑
1966年:由Charles Rosen在其他11人的帮助下开发的机器人Shakey是第一个通用移动机器人,也被称为“第一个电子人”。
1970年: WABOT-1,第一个拟人机器人,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建造。它的功能包括可移动的肢体,能够看到和交谈的能力。
第二次发展浪潮:(1980年-1987年)
80年代初,一类名为“专家系统”的AI程序开始为世界公司采纳,人工智能研究迎来第二春。这期间,卡耐基梅隆大学为DEC设计的XCON专家系统,为DEC每年节省数千万美元。此时的日本,也投资了八亿多支持第五代计算机项目。其目标能够与人对话,语言翻译,解释图像,能够像人一样推理的机器。多国纷纷响应,并对人工智能方面的项目提供巨额投资。
主要成就
1980年: WABOT-2在早稻田大学建成。WABOT的这一开始允许人形机器人与人交流以及阅读乐谱并在电子琴上播放音乐。
1986年:梅赛德斯 - 奔驰在Ernst Dickmanns的指导下建造并发布了一辆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无人驾驶厢式货车。
1988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Judea Pearl发表了“智能系统中的概率推理”.Pearl还发明了贝叶斯网络,这是一种“概率图形模型”,通过有向无环图(DAG)表示变量及其依赖关系。
1988年:两位聊天机器人Jabberwacky和Cleverbot(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程序员和发明者Rollo Carpenter开发了Jabberwacky,以“以有趣,有趣和幽默的方式模拟自然人类聊天”。这是通过聊天机器人与人沟通的AI示例。
1988年:两位聊天机器人Jabberwacky和Cleverbot(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程序员和发明者Rollo Carpenter开发了Jabberwacky,以“以有趣,有趣和幽默的方式模拟自然人类聊天”。这是通过聊天机器人与人沟通的AI示例。
第三次发展浪潮:(1993年至今)
在摩尔定律下,计算机性能不断突破。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发展迅速,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潮。摩尔定律起始于Gordon,Moore在1965年的一个预言,当时他看到因特尔公司做的几款芯片,觉得18到24个月可以把晶体管体积缩小一半,个数可以翻一番,运算处理能力能翻一倍。没想到这么一个简单的预言成真了,下面几十年一直按这个节奏往前走,成为了摩尔定律。
主要成就
1997年:IBM的国际象棋机器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2005年:Stanford开发的一台机器人在一条沙漠小径上成功地自动行驶了131英里,赢得了DARPA挑战大赛头奖;
2006年:1.Geoffrey Hinton提出多层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 2.Eric Schmidt在搜索引 擎大 会提出“云计算”概念
2010年:Sebastian Thrun领导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曝光,创下了超过16万千米无事故的纪录
2011年:
1.IBM Waston参加智力游戏《危险边缘》,击败最高奖金得主Brad Rutter和连胜纪录保持者Ken Jennings
2.苹果发布语音个人助手Siri
3.Nest Lab发布第一代智能恒温器Nest。它可以了解用户的习惯,并相应自动地调节温度
2012年:
Google发布个人助理Google Now
2013年:
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率获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
1.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布人工智能小冰聊天机器人和语音助手Cortana
2.百度发布Deep Speech语音识别系统
2015年:
1.Facebook发布了一款基于文本的人工智能助理“M”
2016年:
1.Google AlphaGo以比分4:1战胜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
2.Chatbots这个概念开始流行
3.Google发布为机器学习定制的第一代专用芯片TPU
4.Google发布语音助手Assistant
2017年:
1.AlphaGO在围棋网络对战平台以60连胜击败世界各地高手
2.Google 开源深度学习系统Tensorflow 1.0正式发布
3.Google AlphaGo以比分3:0完胜世界第一围棋九段棋手柯洁
4.默默深耕机器学习和机器视觉的苹果在WWDC上发布Core ML,ARKit等组件
5.Google发布了ARCore SDK
6.百度AI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Dueros语音系统,无人驾驶平台Apollo1.0自动驾驶平台
7.华为发布全球第一款AI移动芯片麒麟970
8.iPhone X配备前置 3D 感应摄像头(TrueDepth),脸部识别点达到3W个,具备人脸识别、解锁和支付等功能;配备的A11 Bionic神经引擎使用双核设计,每秒可达到运算6000亿次
9.AlphaGo Zero完全从零开始,不需要任何历史棋谱的指引,更不需要参考人类任何的先验知识,仅需要4个TPU,并花三天时间自己左右互搏490万棋局,最终无师自通完爆阿法狗100-0
人工智能经过三次的发展浪潮之后,将迎来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将逐渐渗透到多领域:保险,未来的医疗,消费,科技金融,能源,农业……都应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