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机:带你领略编码的魅力

当祖思凭一己之力开启德国现代计算机的历史,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毫不示弱地完成了本土的设备升级。和前者的孤军奋战不同,后者主体是上世纪叱咤风云的贝尔实验室。

众所周知,贝尔实验室及其所属公司是做电话起家、以通信为主要业务的,虽然也做基础研究,但为什么会涉足计算机领域呢?其实跟他们的老本行不无关系——最早的电话系统是靠模拟量传输信号的,信号随距离衰减,长距离通话需要用到滤波器和放大器以保证信号的纯度和强度,设计这两样设备时需要处理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工程师们用复数表示它们——两个信号的叠加是两者振幅和相位的分别叠加,复数的运算法则正好与之相符。这就是一切的起因,贝尔实验室所面临的大量的复数运算,全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工程师们不堪重负,并开始雇佣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当时的廉价劳力)全职辅助计算。

从结果来看,贝尔实验室发明计算机,一方面是源于自身需求,另一方面也从自身技术上得到了启发。电话的拨号系统由继电器电路实现,通过一组继电器的开闭决定谁与谁进行通话。当时实验室研究数学的人对继电器并不熟悉,而继电器工程师又对复数运算不尽了解,将两者联系到一起的,是一名叫乔治·斯蒂比茨(George Stibitz)的研究员。

乔治·斯蒂比茨(George Stibitz),1904-1995,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Model K

斯蒂比茨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数学物理专业,1930~1941年就职于贝尔实验室。1937年的某一天,他觉察到继电器的开闭状态与二进制之间的联系。他找来两节电池、两个继电器和两个小灯泡,然后从易拉罐上剪下一个U形触片,用电线把它们连成了一个最简单的二进制加法电路。

Model K(原图来自https://history-computer.com/ModernComputer/Relays/Stibitz.html)

实现的效果是:按下触片B,灯泡L2亮;按下触片A,灯泡L2亮;同时按下A和B,灯泡L1亮。所实现的加法逻辑如下:

\begin{matrix} A & & B & & L1 & L2 \\ 0 & + & 1 & = & 0 & 1 \\ 1 & + & 0 & = & 0 & 1 \\ 1 & + & 1 & = & 1 & 0 \end{matrix}

因为是在厨房(kitchen)里搭建的模型,斯蒂比兹的妻子称之为Model K。Model K看似简单,却为斯蒂比茨验证了制造二进制计算机的可行性。

Model I

1939年,斯蒂比茨带领贝尔实验室的团队仅花了6个月就完成了专门用于进行复数运算的复数计算机(Complex Number Computer),后人也称之为Model I。Model I只支持复数的乘除运算,而没有实现最基本的加减,因为贝尔实验室认为加减法足够简单,只需要口算就够了,再不济也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机械计算器。不过后来他们惊喜地发现,只要不清空前一个数,在此基础上把新的数和1(或-1)相乘,就相当于与前一个数求和(或求差)。

Model I(图片来自https://history-computer.com/ModernComputer/Relays/Stibitz.html)

编码

当时的电话系统中,有一种拥有10个状态的继电器,可以表示数字0~9,鉴于Model I的专用性,其实没有引入二进制的必要,直接利用这种继电器即可。斯蒂比茨实在不愿放弃在数学上极简至美的二进制,便引入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杂种”—— 二-十进制编码(binary-coded decimal‎),简称BCD码,将十进制数的每个数位都用4位二进制码表示:

十进制数 BCD码
0 0000
1 0001
2 0010
3 0011
4 0100
5 0101
6 0110
7 0111
8 1000
9 1001
10 0001 0000
23 0010 0011
45 0100 0101

可见,0~9的BCD码和二进制码一样,但10的BCD码成了1和0的二进制码的拼接,更大的数亦然。

那么这种编码是如何实现的呢?有了逻辑门,一切好办。输入端的10个开关电路D0~D9分别表示十进制的数字0~9,每次导通其中一个电路,即输入了相应的数字;输出端的4个开关电路BCD0~BCD3分别表示BCD码的4位二进制数字。D0~D9与BCD0~BCD3的对应关系如下:

BCD编码真值表

这一逻辑非常简单,用4组或门就可以实现:

BCD编码逻辑电路

BCD码既拥有二进制的简洁表示,又保留了十进制的运算模式。但至此,斯蒂比兹仍不满足,他完成了一次绝顶聪明的调整——在每个BCD码的基础上+3,成为余3码(Excess-3):

十进制数 余3码
0 0011
1 0100
2 0101
3 0110
4 0111
5 1000
6 1001
7 1010
8 1011
9 1100

为什么要+3呢?因为4位二进制共有16个编码,原本可以表示数字0~15,在BCD中后6个编码(1010~1111)是多余的,通过+3,斯蒂比茨让前3个(0000~0010)和后3个(1101~1111)成为多余编码:

4位二进制码在BCD和余3码中的含义

这么做是为了追求平衡,还是为了满足斯蒂比茨的强迫症心理呢?当然都不是。余3码的智慧有二:

  1. 其一在于进位。观察1+9,即0100+1100=0000(4位运算进位丢弃);观察2+8,即0101+1011=0000;以此类推,任意2个和为10的数所对应的余3码之和都为0000。因此,可以用0000这一特殊的编码表示进位。
  2. 其二在于减法。0(0011)的反码[1]为9(1100),1(0100)的反码为8(1011),以此类推,每个数的反码正是其补九数的余3码。如此,减去某个数就等价于加上此数的反码再+1,减法就转换成了更容易实现的加法。

相比BCD,余3码大大简化了线路设计。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除了编码,Model I的另一大亮点是它首次采用了操作终端和后台计算明确分离的架构,用现在的行话讲,就是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斯蒂比茨为Model I配备了3台操作终端,用户在任意一台终端上键入要算的式子,后台将收到相应信号并在解算之后传回结果,由集成在终端上的打字机打印输出。只是这3台终端并不能同时使用,像电话一样,只要有一台“占线”,另两台就会收到忙音提示。

Model I的操作终端(图片来自https://history-computer.com/ModernComputer/Relays/Stibitz.html)

终端集成了数据输入(键盘)和结果输出(打印机),用户使用十进制输入数据,并在打印纸上得到十进制的计算结果,内部线路自动完成十进制与余3码的相互转换。

键盘的按键不多,左侧为一个连接/断开后台的开关,M键和D键分别表示乘法和除法运算,C键表示清零。为了便于电路实现,Model I采用定点运算,要求输入的数据都是纯小数,由使用者自行做好缩放,因此表示加减操作符(包括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的4个按键上都直接标注了小数点。

Model I操作终端按键布局示意图

举个例子,如计算(10+24i)×(20-48i),按键的顺序如下图所示,在按下等号键之后,机器将在约45后打印出结果。由于机器接收的公式是经过缩放之后的(0.10+0.24i)×(0.20-0.48i),所有数据被缩小了100倍,需人工将机器给出的答案放大10000倍才是正确结果。

Model I按键操作示例

Model I不但是第一台多终端的计算机,还是第一台可以远程操控的计算机。贝尔实验室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和400多公里开外的纽约本部之间搭起线路。1940年9月9日,斯蒂比茨带着一台小小的终端来到学院演示,不一会就从纽约传回结果,在与会的数学家中引起了巨大轰动,他们纷纷上台亲自验证,其中有很多计算机史上鼻祖级的人物,包括日后大名鼎鼎的冯·诺依曼、“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和“ENIAC之父”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等。

斯蒂比兹由此成为远程计算第一人。

然而,Model I只能做复数的四则运算,不可编程,当贝尔的工程师们想将它的功能扩展到多项式计算时,才发现其线路几乎不具备升级的可能性。尽管名为Complex Number Computer,从能力上看,叫Complex Number Calculator似乎更合适。

Model II

1941年底美国加入二战之后,贝尔实验室开始为军方研制高科技作战设备,便有了建造可编程计算机的需求。该项目继续交由斯蒂比茨负责,1943年年底,Model II问世。尽管是台通用计算机,但由于主要用于靠插值法计算M9高炮射击前的参数,Model II有个十分“专用”的名字——继电器插值器(Relay Interpolator)。

Model II开始使用穿孔带进行编程,共设计有31种指令,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编码——二-五编码(bi-quinary coded decimal)。

十进制数 二-五编码
0 01 00001
1 01 00010
2 01 00100
3 01 01000
4 01 10000
5 10 00001
6 10 00010
7 10 00100
8 10 01000
9 10 10000

不难发现,这种编码和算盘的示数方式极其形似。实现起来很简单,把继电器分成两组:一组5位,表示0~4;另一组2位,表示是否要加上5。

然而比起余3码,二-五编码似乎既缺乏高级感,又浪费位数,斯蒂比茨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有强大的自校验能力。采用二-五编码时,每一组继电器中,有且仅有一个继电器为1,一旦出现多个1,或者全是0的情况,机器就能立马发现问题,由此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后话

相比祖思,斯蒂比茨是幸运的,贝尔实验室为他提供了足够大展身手的平台。他拥有出色的技术团队,拥有现成的零件资源(继电器),也拥有更安全稳定的研究环境。Model系列不是斯蒂比茨的个人功劳,而是整个贝尔实验室的集体成就。1941年斯蒂比茨离职后,贝尔实验室依然与他保持着紧密合作,并相继推出了Model III~Model VI,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盘踞一席之地,同时为美国的军事力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Model V是战时的最后一型,可处理的数据范围达到了10-64~1064,战后的Model VI则“返璞归真”再度用于复数计算。

参考文献


  1. 所谓反码,就是二进制串中的所有位都取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