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定下了2017年阅读100本书的计划。在刚刚过去的一月,很惭愧,因为有一个长长的春节假期和很多杂事,因此这个月总共只读完了六本书。这里面有新书,也有已经出版很久的书,类型不同,各有各的意趣。
1.《爱吃沙拉的狮子》
村上的书读过蛮多了,不过都是小说,这是第一次读他的随笔。不长的篇幅,有趣的文字,或清新,或温暖,适合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
随笔集里的文章散布在生活各处,从买包到旅行到跑步到听爵士,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日常生活。从细微处着笔,把生活写的那么有萌点那么有意思,在令人莞尔和觉得逗趣的同时,又每每在文章最后来两句深刻的点睛之笔,都是他活了这么多年发人深省的道理。
2.《我是催眠师》
催眠是一个听起来很神秘的事情,被催眠是不是意味着毫无隐私?心理咨询师通过对多年工作过程中个案的展示,诠释了催眠这一特殊治疗手段在心理咨询中的实际应用。
催眠其实是一项心理治疗的技术,一种治疗的手段。19世纪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这个概念,其是潜藏在人类一般意识底下存在的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催眠就是利用科学唤醒人潜意识的方法。人被催眠之后,自身有体验有情绪有喜怒哀乐,是一种内在的变动。催眠师要做的,便是将患者引导进入特定的画面当中,再根据患者的描述,设计具体的问题来引导患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意识当中,重新体验。
人天生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会选择性忘记不愿意记住的事情。然而细胞是有记忆的,在体验到相同情感的时候,便会唤醒隐藏的情绪。潜意识会将人所经历过和看过的一切事情存档在脑海中,所以当行为发生一致的时候,人便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潜意识的浮现,也是为什么童年的际遇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原因。
催眠其实是唤醒,也是痛苦的体验!催眠师只能引导患者体验到隐藏的情绪,感受到真正的潜意识,然而最后做出何种选择,还是靠患者自己来决定。
3.《奉献心——人之本能》
我们常常提倡奉献,可奉献究竟是什么?作者从初次遭遇哲学性事件的个人体验起笔,回溯希腊哲学史的源流,阐明其实即便在当时的思想背景下,也可以发现奉献心这种思维方式的蛛丝马迹。接下来提出了将“奉献心”视为本能,将希冀裨益他人的心态视为“自然授予之物”的观点,论述运用“将奉献心视为本能”这一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所获得的认识,以及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自己的人生中。最后试图通过各种身边的例子,采用“将奉献心视为本能”这一思维方式,分析“自我”、“他人”、“社会”、“现代”,探寻时代方向,摸索新的人类观、社会观和企业观。
4.《情绪女人:生理本能中潜藏的心理秘密》
在大多数男人眼中,女人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们说搞不懂女人。是的,无数的先贤包括苏格拉底甚至弗洛依德都败在了女人手下。于是,他们说女人歇斯底里,女人喜怒无常。
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许多衡量标准往往带有浓厚的性别色彩,比如关于成功的定义,比如关于什么是“正常情绪”的标准,但女性情绪是由生理本能决定的,有些心理师认为人的“精神创伤都来自于与情绪为敌”,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甚至将其看做病态,只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恶化。
正如朱莉•霍兰所说:“其实改变现状很简单。”她在序言中提到:“女人就需要情绪起伏,这是我们的优势,而不是弱点。”“相比男性一生中大多数时间相对稳定的激素水平,女性不断变化的激素水平使得女性更具同理心,直觉更加敏锐,让女性能更好地觉察周围环境,关注孩子的需求,解读伴侣的用意。女性出现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这是健康的表现,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情绪可以成为你的弱点,同时也可以是一种优势:“情绪是一种我们对环境十分灵敏的反馈,只要对情绪稍加注意,我们就会知道该如何更好地生活。不断变化的情绪正是我们的身体极力应对不同挑战的表现,能让我们防微杜渐。情绪变动也能让我们使用各种技能适应各种角色。否认情绪化就是否认我们所拥有的天赋。”
无论是为了女性情绪本源的追溯,通过对女性生理和心理的解读,以正视被误解千年的人类学和心理命题;还是为了用更加自然的方法来调控情绪,以迈向幸福、不失控的生活;抑或是为了占人类社会二分之一的女性能正视自己的情绪,将之作为一种生存优势,以让我们的生活乃至社会更加丰富多样化。在医学和心理学极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供我们来认识自己。
5.《佛陀传》
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一行禅师的《佛陀传》,而我读的这一本,来自日本的比丘尼。12个小故事,来自佛陀身边人的回忆,以阿难尊者的自述为切入点,讲了人与人、人与佛之间的相逢际遇、别离与找寻的故事。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性中,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佛陀走过的修行之路,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作者濑户内寂听一生波澜壮阔、阅历非凡,她在九十多岁高龄撰写佛陀传记,早已世事洞明,佛语参透,因而传递给读者的文字也清澈、温暖、直抵人心。
6.《宜家真相》
我身边的好多人,只要去了一次宜家,就成了宜家的粉丝。特别是管理课上曾经看过的英瓦尔写的一篇文章《一个家居厂商的誓约》让人印象深刻,被奉为宜家圣经。这里面提到塑造今日宜家的主要精神有,产品就是宜家的标签,简单是一种美德,敢于与众不同,勇于承担责任。
本书作者约翰•斯特内博担任过宜家创始人英瓦尔的私人助理和多个机要职务,在宜家任职二十余年,对核心管理层有着较深的理解,这本书便是他对宜家的解读,与其说是真相,倒不如说是宜家的荣耀与藏污纳垢之处。
在约翰看来,英瓦尔的世界观是,他基本上只信任有亲缘关系的人,也就是说,只有真正的瑞典人才符合基本要求,特别是那些来自他的家乡斯莫兰省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宜家高层任职。
宜家小到一款产品大到新店选址,其决策始终由一个神秘的小圈子所决定。刚进入宜家的新员工,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不知道真正做决策的人在哪里。据约翰观察,宜家的隐形决策层,最早源于阿姆霍特总部,后来又慢慢转移到赫尔辛堡,这些特权决策层在宜家站稳脚跟,并笼络了一帮忠实的支持者。这样一种隐秘的决策架构,也导致了公司里经常流言漫天,时不时谣传说老总又有了新思路,某人即将被解雇,或者某人即将履新。
本书揭示了宜家成功的秘诀:产品设计采用“产品矩阵”策略、全球采购木材、门店“三A一王”策略。也披露了宜家作为全球家居巨头依然存在的严重问题:宜家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保守,宜家赚的钱都跑哪去了,宜家的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宜家由谁来接班等问题,其中的很多思路还是给人以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