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线激光成像原理

3D线激光成像原理概述

3D相机和2D相机的成像差异在于,3D相机有距离信息。而线激光成像可以理解成众多一维的点形成的线条图像,所以但从相机内部角度来分辨,只能得到2D信息。所以需要引入激光器、相机、待测物体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才可能计算得出待测物体的三维信息。

如下图所示,当待测物体高度发生变化时,相机感光芯片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待测物体成像像素移动。通过这个微小的移动,从而来判断待测物体实际产生的高度差。

3D线激光成像原理示意.png

3D线激光成像计算

  • 先通过激光器的安装固定方式,来确定激光发射线束与物体所在平面的法线夹角固定为θ。
  • 通过相机的安装固定方式,可以确定相机芯片与检测物体所在平面的夹角为φ;确定相机镜头与检测物体的距离为线段MO。
  • 当物体基准面上的点O,成像时对应的芯片上的像元位置是A。
  • 当物体上有高度差时,假设为点P,成像时对应的芯片上的像元位置是B。
  • 已知像元尺寸大小,也可以通过图像知道两个像素之间间隔的像素数量,也就可以计算出AB的距离。

通过图示可得出△PP'M与△A'BM相似,而且两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D线激光成像原理计算.png

应用与理解

从计算公式可知,如果要计算PO的准确数值,那么MA、OM、AB、角度θ、角度φ,都需要非常精准。如果在实际安装和测量过程中距离和角度不易获得,那也可以通过标定的方式来完成以上数值的计算(AB可以通过图像来实时准确获取)。

如果要客户做到开箱即用,那么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先获知MA的准确数据,然后要求客户安装时候按照MO为某个固定值。由于光源和相机为一体,所以当相机中心和待测物体固定垂直俯视的视角时角度θ、角度φ也就能固定下来,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尽管如此,还是建议在实际场景使用时先进行标定。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