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霍金能成为网红,别的科学家却不行?

白天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很多朋友转载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国效力40年,不如Angelababy发呆一天”。大意就是说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没人记得,钱还拿得比明星们少,真真是戏子当道。

一开始看到这样的文章,还会想真是世道无情。但是再一琢磨就觉得,这种遗忘的现象其实永远会是社会的常态,而不是什么道德败坏的产物。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现象太符合脑科学的规律了呀。

《让大脑自由》这本书里就指出大脑有如下几条运作规律:
1.短期记忆靠第一印象,长期记忆靠重复。
2.大脑的特点是多重感官并用进行合作,如果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官同时叠加起来刺激你,那么你的记忆一定是最深刻的。
3.当你和别人沟通时,要尽可能带动对方的情绪,对方才会对你的话题感兴趣。

如果对照这些运作规律一条条分析的话,其实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比起科学家,人们更容易记得“Angelababy们”:

1.明星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视频广告中、外卖包装盒上、地铁横幅上、路人的谈话中。所以你即使不追星,也多少能叫出几个当红明星的名字,但科学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2.一旦你开始追剧,就不可避免地开始调动你的各个感官:视觉听觉就不用说了,在沙发上舒服地躺着、顺便吃点零食,连触觉和味觉都能调动起来。但是科学家们的工作,先不提能否调动起多重感官,就连能不能理解科学家们在说什么都是一大问题。要知道大脑对于抽象、不熟悉的事物,理解起来是非常费劲的。

3.看明星们演戏,我们跟着他们的角色或是一起做梦、或是快意江湖,因为带动起了自己的情绪,才对类似的话题更有兴趣。但面对科学家们,我们会觉得他们所言所行,都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我们会觉得敬佩和神秘,但不会觉得这些人与我们有关联。

不过呢,凡事也有例外,也不是每个科学家最后都无人记得:当代最著名的科学家霍金,带流量的能力不比明星差,否则也不会第一条微博就能带来几十万评论。他被人记住的方式也是符合了前面说到的脑科学规律:

《时间简史》不断再版 -- 重复带来长期记忆
参演电视剧,做演讲 -- 调动多重感官
不时冒出些接地气的段子 -- 调动情绪

不仅是科学家们,我们普通人想要建立个人品牌,其实也可以运用到这些脑科学规律。

所以,与其靠抨击社会现象吸引眼球,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去做一个独立思考的case study,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

毕竟学了这么多知识,也总要运用起来才能内化,不是么?


相关文章:
《乌合之众》| 借着美国大选结果,来聊聊大众心理学
叔本华是怎么谈独立思考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年圣诞节,刚好下起了雪,圣诞树裹上一层银装,冲淡了整条商业街浓重的商业围。路面上的污垢都被徐徐飘落的雪花覆盖,转...
    媛寻樱阅读 671评论 0 0
  • 开始好好运营简书啦 话说当然下载豆瓣知乎也是这样想的呢 可能大家太可爱让我忘却了去发光 从现在起要开始好好表达自己...
    尹佳音阅读 16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