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匠人精神
说到匠人精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制造。
关于“日本的匠人精神是如何的”这个问题,被广泛引用的是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毕业典礼演讲中提到的一个例子:
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到让她这个素食主义者都欲罢不能,但发现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不扩张,后来朋友向她解释: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提炼出匠人精神的内涵。
它指的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匠人精神要求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
因此,匠人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
为何呼唤匠人精神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一方面,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占有率,但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制造在全球消费者的印象却很是一般,甚至大多中国人本身也更喜欢外国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庞大中产阶层的出现,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0年前,大家都图个廉价实用,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但30年后的今天,“物不美价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价格也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真正的“匠人精神”——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所谓“不放弃”,也是一种“思想的深度”,从而淬炼心性,养成自己,唤醒每个人的一流精神。
匠,是一种修行。
匠人,秉承一份执着。
执着起来很傻,傻起来就是一生。
匠,是一种完美。
匠人,择一事,则精益求精,
即便是筋疲力尽,也在岗位上挥汗如土。
生活中的每个你我,都应当心存一颗匠人的心,
去做事、去生活。
生活,不缺乏匠心,缺的是对匠心的坚持
我们需要“一技傍身”的笃定
更需要“以心养技”的虔诚
因为你无法预知
对匠人精神的倔强,会给你多么强大的能量
工匠精神与大国格局
一直以来,不管喜不喜欢日本的人,似乎都很推崇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其实这种所谓的“工匠精神”,既是日本快速发展的动力,反过来,也是其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桎梏。
什么是工匠精神
其实所谓的“工匠精神”,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一生只做一件事。
有个叫小野二郎的日本寿司师傅,前一阵子很火。老爷子92岁了,在他将近百年的人生中,做寿司的日子超过了60年,他被称为“寿司之神”,他从最好的鱼贩子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子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子那里买米,醋米要用非常重的压力煮出来,还要保持和人体温度一致,其他如腌鱼的时间长短、按摩章鱼的力度、顾客的性别、用餐习惯等都是极其精确,不差分毫。他的餐厅只有10个位子,吃一顿饭15分钟,最低消费三万日元起。
寿司之神之外,日本还有一个叫“煮饭仙人”的老爷子,也是八九十岁高龄了,在中国非常火。仅仅是煮一碗米饭,他老人家的讲究一点都不比那个做寿司的老爷子少,首先他不用高压锅,要用煤气炉子,还有就是讲究人、水、米的结合,不同的米要用不同的水浸泡,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都要用定时器严格计算,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才是最上品的“银饭”。
在日本,工匠被叫做“职人”,像“寿司之神”、“煮饭仙人”这样的职人,实在可以说是职人中的职人。但即使是这种国宝级的职人,在日本也多到数不胜数,道理很简单,每个行业,做到头,都是顶级职人。既然做饭的可以是仙人,那么做陶瓷也可以是“烧仙人”,做刀剑也可以是“锻造之神”,夸张点说,连砍柴的,都可以是“伐木圣人”。在日本,所谓的“职人之道”就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便可获得成功。
古代日本人阶级固化程度要比中国严重得多。在中国,“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之间尽管交流不那么频繁,但还是有通道的。在日本,不存在科举这么一说,底层百姓永远是底层,没有机会向上交流。所以上一辈人做木匠,下一辈人最经济的选择就是接着做木匠,一代代人做下来,大家就觉得,做木匠是一件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日本人的做事的仪式感很强。你很难想象有一个中国厨子在做饭的时候会给食材鞠三个躬,但是日本厨子会,“煮饭仙人”说了:“你如果对大米不好,大米不高兴了,做出来的米饭也不会香”。从前在日本,吃饭前要双手合十,把筷子夹在虎口间,说一句“我开动了”,一来是表示对做饭的人的感谢,再者是表示对食物本身的感谢,因为他们觉得,食物,不光是肉,哪怕是蔬菜也是有生命的,食物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来养活自己,需要郑重地感谢,这种神奇的想法对于日本文化圈以外的人来说,太神奇了。
为什么是日本
日本文化里有一种“崇物主义”文化——虔诚地崇拜万物。中国老百姓拜神,要先问一句:“灵验不灵验”。前一阵子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叫《现在隆重介绍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一尊神仙》,讲的是形形色色的民间信仰,里面讲到了一个奶奶庙,很神奇,工作人员说了一句更神奇的话:“缺哪个神仙,随便建一个”。
在佛教东传之前,日本信仰的是神道教。神道教是一种“泛灵多神信仰”,说白了是个多神教,他们信仰的神灵多到什么程度呢?大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小到一草一木,甚至一个碗、一双筷子,都有神灵寄居在里面。在日本街头,可以看到供奉各路神祇的神庙,大大小小,不可胜数。
这种信仰虽然很古老,但是对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却极为重要。由于对万物都带有“崇拜感”,所以日本人在从事任何劳动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与神灵交流的神圣感在里面,这种崇物主义塑造了日本性格里面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万事不可随意而行。这种庄重和严谨,恰恰是形成“工匠精神”的重要精神基础。比如前面说的,大米是有意识的,所以万万不可随意对待,要无比认真地重视每一步操作,才能煮出极致的米饭。再比如上好的钢铁也是有灵魂的,要一丝不苟地锻造、淬火、打磨,才能做出最好的刀剑。
日本的铁匠分了很多流派,伊势的村正、备前的长船,都是可以批量生产极为锋利的刀剑,他们铸造的刀剑,除了武器属性之外,还有艺术和收藏价值,光“备前长船”四个字,都是值得千金求购的。所以一把次品出来,砸了自己的牌子,砸了几代人辛苦积累起来的口碑,是很不值得的,所以日本人很重视品控,精益求精,一代代钻研,慢慢地,制造工艺和水平就提高了。
为什么不是日本
日本是个岛国,地域狭小,生存空间比较狭窄的人想问题容易一根筋。按照日本人的思路,如果我的刀不如你好,我就努力钻研,一定要超过你,这样我就可以打败你。日本文化极有韧性,但灵活性却很差,这是他们的民族性。
太灵活的人,通常不适合做工匠,太灵活的文化,很难孕育出“工匠精神”,因为能够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通常都是一根筋的人。一根筋的人做东西够精致、够精细、够精密,但不够大气,缺乏一种雍容气度。在个人是这样,在国家,就是缺少一种大国胸怀。所以日本最巅峰的时候,也不过只是东亚第一,而即使是这个第一,也只是昙花一现。亚洲的领导者,注定不会是日本。
为什么日本很难成为第一?因为国家和人一样,是有格局的,日本的“工匠精神”是其快速发展的利器,但也是限制其走向巅峰的枷锁。日本人很勤奋,但这种勤奋只是战术层面的,说难听一点,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行为。
举个例子,MP3大行其道的时候,SONY还在研究如何把Walkman做到极致;在智能电视占领市场的时候,SONY在研究如何把屏幕做的更大、画质更好;在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市场新风向的时候,日本手机的研发方向是如何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更方便。别人在更新换代的时候,他们自我沉醉在上一个时代的辉煌之中,这种死法,与诺基亚如出一辙。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实际上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的过程。从60分到90分和从99分到100分,哪个更难?毫无疑问,后者更难,从99到100分要付出的努力经常要比从60分到90分多很多倍。那么有没有必要做到100分呢?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如果是发射卫星、火箭升空这种事情上,100分是极其有必要的,但在煮饭、做菜、插花、泡茶这种事情上,没有必要,一点都没有。
日本式“工匠精神”的毛病在于,不管有没有用,都要做到100分,甚至要101分。这是很不经济的行为。如果时代风向变了,还在原来的老路上追求“凡事100分”,则不仅不经济,简直会要命。
绝大部分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大家都夸“日本制造”、“德国制造”,但很少有人提“美国制造”,是因为美国制造业不强吗?谁都知道美国是头号强国,但美国人在“工匠精神”方面,其实并不怎么样。但这并不影响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因为美国从来都对做个大工匠毫无兴趣,他们更热衷于建立秩序,引领潮流。据说当初ipod的金属后盖只有日本的小林研业能够打磨出来,后来美国人才拿摄影机录下了工匠们手工打磨的过程,研究出了机器的替代方案。这个坊间流传的故事无论是真是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日本有能力打磨出最完美的后盖,他们依然没有能力成为ipod的发明者。而哪怕是研磨出1000万个后盖,其成就也比不上发明一个ipod。
日本毫无疑问是个强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野望,也有成为超级大国的能力,但是缺少了一点大国格局。强国与大国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时代的强者,而后者则是时代的引领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就像赛车比赛,在直道上跑得比别人快不是本事,过硬的过弯技术才是制胜关键。在直线上加速再快,转向上慢人一步,结果就差了一大截。一个国家要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必须必别国先一步看到转向的趋势,这就需要大国格局。日本在这方面是短板,他们善于跟着跑,而不是领着跑。
工匠精神与大国格局,一个是器,另一个则是道。无器,不足以强国;无道,不足以引领时代。制造业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停的升级成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制造是手段,跨越才是目的。一个民族,磨不好一个金属后盖,失去的是当下,而只琢磨怎么把后盖磨得更好,失去的是整个未来。
大国格局,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能力,知大势、看大局,是把当下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国家实力等级差的能力。缺少工匠精神的大国胸怀是一句空话;但没有大国胸怀作为支撑,片面强调工匠精神,则永远只能亦步亦趋,无法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细节固然弥足珍贵,但比细节更珍贵的,是格局,是不拘一格,是包容创新、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