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基本原则,谈谈投保前应该先被了解的那些事,还有几项注意,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往年的那些坑与选择困难症的纠结,请留心~~~
由于早期保险业为了快速展业,保险代理人成为最没有门槛的销售工作。绝大部分的保险销售者的收入来源,全部依靠卖产品的佣金,什么产品佣金高就推什么,什么迎合客户的喜好就推什么,同时还有很高的业绩考核。如此压力之下,保险行业发生的很多诸如销售误导也好,理念误区也好,信息不对称也好,都不会是一件奇怪的事了。但这样的短视行为造成了很多人都买错了保险,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买错的保险没办法给用户足够的保障,这也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如何避免自己的保险不会买错呢,首先要知道这几点:
保险保障的首要对象是家庭的主要创收者,也就是家庭支柱。对于家庭来说,大人的平安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保障。大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大人的意外、重大疾病和寿险保障充分之后,就算因为罹患疾病无法继续工作,孩子也可以通过保险理赔获得足额的赔款,保证孩子可以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家庭中依赖支柱生活的其他人(配偶,孩子,需要赡养的老人)也可以因此维持正常的生活。如果夫妻同为家庭支柱,则建议配置相当的保障去维持家庭的稳定。
对于家庭来讲,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前提,所以在大人保险没有足够配置之前,谨慎为孩子购买保险。
我们能接触到的保险销售人员,通常只是服务一家保险公司。他的全部任务就是推销这个公司的产品,经常推销自己最了解而且佣金最高的产品,很多代理人不会顾及大家月收入是5千还是5万,推荐的方案不会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一套模板打天下。
还有很多时候大家买保险都是为了人情单,帮助亲戚朋友去达成业绩,但购买的产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相信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这种情况下,如果预算不多,买错了保险就会占据预算,挤压购买基础保障保险的空间,或者保额过少,起不到真正的保障作用。保险是一个动态的综合配置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来进行综合的考虑,所以要做到先规划后产品。
说到规划,毕竟隔行如隔山,非常诚意建议大家找一位靠谱专业的代理人或经纪去帮自己做整体的规划。如果销售人员只知道背话术,推销华而不实的保险产品,可能专业能力连普通消费者都不如。这样如何能帮助到你家去制定一份终身陪伴的、保障计划呢?
如何判别,问TA几个专业的问题,就可以甄别出大概
:
1、年金险 理财险 分红险 IRR 是多少?
这类险种是金融产品,作为金融产品就应该有科学的衡量标准。而且,对于这类险种来说,IRR就是其照妖镜,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And, 如果一上来不问基本保障情况就直接推销年金险,就真的只是销售员
,为业绩而推销的销售员,你懂滴~~
2、A公司或B公司同一类别产品的对比
把自己了解过的其他公司的产品拿出来让代理人帮你分析一下,除了在表面价格,具体的保障范围与条款的差异在哪里?
保障最终是体现在条款上,而保险合同上那多如牛毛并且足以令人眼花撩乱的条款,如果没有下过苦功,相信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买保险最重要的是杠杆越高越好,就是说花最少的钱,能获得的理赔越高越好。保额要足够,不单止眼前几年,而且还要兼顾到以后几十年。虽然罹患重疾的概率较低,但是不幸发生的话,需要的花销会特别多。除了治疗要花的钱外,还要补偿不能工作而损失的收入。如果在家庭的上升期,可能还在同时背负供楼,供车的还贷压力,孩子的学费压力,这可比单纯失业造成的伤害大多了。
然鹅,有人会说,高保额的保费一定也很高,可是我预算不够怎么办? 其实现在网上有很多新型的保险就很便宜,保定期,去身故责任,压缩各项传统大公司的运营成本,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往后Lucky在公众号中也会多多推荐性价比高的保险。
又会有人说,现在通胀太厉害了,现在的几十万保额,过了十来二十年后都不知道能买什么,到那时我也老了,真得了病这点钱都不知道够不够用。Lucky一直推荐香港保险,最大的一个优势是分红重疾险,源源不断的分红会加大重疾的保额,以解你的远虑。内地消费型重疾险搭配香港分红终身重疾险,可以达到性价比的最优化效果-----高且会“长大”的保额,低且在“预算内”的保费。
Lucky并不反对购买理财险及理财产品,不过投保顺序要先做好各家庭成员的人身保障,再去配置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本质上是用自己的钱去通过投资的方式增值,没有杠杆作用,而且会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毕竟现在已经打破刚性兑付的规则了。如果出了状况要用钱,只能把投资收回,如果买的是理财险,退保的话将面临重大的本金损失。当风险来临时,理财型的保险不会赔付更高的理赔金,既然如此,那我们购买保险的意义在哪里呢?
保险则具有杠杆功能,一旦触发理赔条件,哪怕刚交了一年保费,保险公司也要将合同上约定应该赔付的保额理赔到你的手上,这就是救急救难的钱,可以说是专款专用。所以我们购买保险,一定要先把基础保障先配置起来,重疾,医疗,意外,人寿保险等,然后再考虑去配置理财险与投资产品,比如储蓄险,养老险,或者儿女的教育金等。
很多客户都知道要配置保险,但总是说不急不急~~
谁知道风险(疾病,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呢? 况且购买了以后还有一个生效期,长达数月(医疗险30-60天,国内重疾险生效期90-180天,香港重疾险90天),如果生效期间出险的话,只能退回所交保费。
纠结是常态,一边多产品对比,一边期盼着有保障更高性价比更好的产品,于是迟迟下不了决定~~
自从互联网保险进入视线,内地保险产品真是百花齐放,高性价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香港重疾产品一直也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一波接一波。这样的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但产品再好更新再快,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还不如早点得到保障,以后再慢慢补充。因为保险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重新配置。所以也不必选择困难,选择适合自己的,先得到保障,比不断追新产品更实际,你说呢?
还有更搞笑的,刚过了生日,长了一岁,不急不急,反正这一年的价格都不变的,我还有一年时间慢慢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