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人生中的关键环节

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窃来的。按照故事枝叶,粗加工一番。

故事的主人公是爱迪生。

是哪个爱迪生?一般来说,当然应该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只是现在有人想着一夜爆红,难免有重名的,有许多叫爱迪生的,这个真不好说。

我要说的真真是大发明家爱迪生,不是其他爱迪生。

这里再多啰嗦几句,以便显得自己很有学问,知道的多的样子。在日本爱迪生已经被请进了神社,作为主管强电的神仙,被供奉在电电宫。这个电电宫神社,位于日本的京都。日本还供奉有佑护航空事务的神仙,真是很有趣。另外爱迪生是家里的老七,最小的一个孩子。看来生育文化在哪里都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渐渐遗失了这种文化基因。

但凡成功的人,必有过人之处,必有闪光的亮点。反之,落寞的人,必有硬伤之处,而且一直难以愈合。

早期的爱迪生,充满传奇色彩,那必须是满满地正能量。后来的爱迪生争议较多,这也符合名人的规律,你有多红,你就有同样的口水非议。

闲话撂过,来说正事。

7岁的时候爱迪生去练摊,卖菜,菜的种类还挺多,红萝卜、土豆,都是自家地里长的。爱迪生人老实、心底善良,不好的菜不卖,而且菜价一般比别人便宜(会不会扰乱行情?资料上介绍,他的菜一般比其他菜贩子便宜。)总之,爱迪生与大家相处的很和谐,大家都他也很友善。后来,他又做起水果生意,摊子越来越大,到后来还雇佣他人,自己俨然是小老板了。厉害了我的哥。

现在来总结一下,努力挖点闪光点。首先爱迪生是个友善的人,心里想着别人,例如不好的菜绝对不卖给他人。其次爱迪生是个有商业头脑的人,从卖菜到卖水果,相当于跨界了,而且还能卖出成绩,年度收入颇为可观。

15岁那年,尽管15岁前,爱迪生这个少年很厉害,自己一个人办了一份报纸,自己编、自己写、自己印、自己卖,而且还买到了国外。但15岁这年却是他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1862年8月的一天早晨,太阳照常升起,火车照常行驶,照旧发出有节奏咣当咣当的响声,火车轨道依然向远方延伸。不同的是,一个3岁的小孩子,莫名就出现在火车行驶的前方(严重责备家长,顺带批评小屁孩,瞎跑啥呢)。火车哐哧、哐哧坚定的向前冲去,小屁孩不管不顾,岿然不动站在铁轨上继续扔石头。人们吓傻了,有人惊慌失措,关键时刻,只见一道闪电、只见一晃而过,爱迪生冲了出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救出了男孩。

然后,然后自然是男孩的父亲感激带感谢,把爱迪生培养成了一个电报员。这是改变爱迪生命运的时刻,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现在再来总结一下,继续挖掘爱迪生的闪光点。关键时刻,能舍身忘己、挺身而出,做出壮举,便不是凡人。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这个法则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每一起伟大的壮举,关键时刻的义无反顾,必然有无数次的善举和小爱心积累。我们能不能理解,爱迪生是一个勇敢的、善良的人,敢于挺身而出的人。

1870年,也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对爱迪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一年他发明了一架几乎全自动化的印刷机。当一名叫利弗茨的老板见到这款印刷机后,可以想像一下,那是相当的震撼,他让爱迪生开个价。爱迪生当时心里想:要5000美金,那是烧了高香了,走了大运了,即使给3000美金那也可以偷着乐。想到这些,他反而不好意思开价了,他怕自己要的太高,有些脱离行情,于是让对方开价。

结果,结果,真实的情况是利弗茨惟恐出价太低,爱迪生不高兴,不卖了,他试探性地说:四万美金怎么样?

当听到4万美金这几个字时,爱迪生的小心脏快要炸了,他几乎晕厥过去,他努力的控制住自己激动地情绪,连忙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这个价格。

对于这件事情,有人从技巧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永远让对方先开口。

我的观点是大家都这么想的话,那谁也不会先开口了。这件事也反应出爱迪生的心底坦诚、真诚,不漫天要价,不虚高报价,让后讨价还价,说明他是一个诚信、诚实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有了这四万美金,爱迪生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他的人生事业开始赢来顶峰时刻。

其实爱迪生的成功靠自己的天赋,也靠自己的人品,从宽出行,多为他人考虑,不计得失,关键时刻能奋不顾身。这些特质说白了是境界,是一个人的格局。说小了,是心存善良,有着宽容和慈悲为人生品格。

这一切一切的累加,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另外在说一点爱迪生的爱好,那就是爱读书,小的时候已经涉猎颇多,整整一书架的书,他从底部读到顶部,一本不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