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除了一个员工,因为这件事和老板娘有不同意见,而且她太强势,我表达自己的意见她认为我把员工想的太坏了。我跟她讲劳动法,她说我理解错了。叨叨叨一大堆,最后还说:没事的焕云,不就是个工人吗,我们再招就好了,我也是一点点进步的。
我昨天一天都很郁闷,自己的观点没有被认可,而是被强制洗脑,我是为公司着想,而且还是提前跟她打过招呼的,她说我自己看着办。我自己办了她又说不能这么办,我真是无语了。
心理一万匹草尼玛飞过,又开始动摇了:要不我不干了,换一家公司,这老板太傻x了,太强势了。而且我在她心里的地位一定一落千丈,她一定会给我下个定义认为我不专业,做事太从动,沟通能力不好,她会不信任我,那我以后工作起来会更难。
而且清明节也不放假,还单休,公司一点也不专业。我有一百个合适的理由不干了。
但是,马上离职又不甘心,问题没解决不想就这么算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这种人怎么办?就算是走也不能带着一堆抱怨离开,就算走也要把我的困惑解决了再走。
早晨带着困惑听《论语》,希望有点思路孔子的一句话点透了我。这就话是“六十而耳顺”。
意思是:到了六十岁,人就变得“中庸”了,什么话都能听的下去,也能明辨是非曲直。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丝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
我发现我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了,虽然同事的看法陌生人的看法已经慢慢地看透,学着关注自己,但是,老板的看法对我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她是老板,所以我把她看的太重了。
我应该像孔子一样,把身边的话都听顺了,说啥都不会对我有太大影响,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价值,我的价值不会被他几句话就影响了。
而且老板娘怎么看我那是她的事情,那是她在我身上投射了她不喜欢自己的地方,与我无关,我坦然面对,重新做回自己。
有人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说孔子就像丧家狗一样,如果我们听到有人这么形容自己一定会生气,觉得对方很没礼貌,但是孔子听到后回答说:说的太形象了,我整天这里去那里去不就跟丧家狗一样吗?
真是自嘲的智慧,宽大的胸怀。
我也要像孔子一样,把身边的话都听顺了,而不被影响。
佛教强调的“无分别心”也是这个道理,“无分别心”意味着在你面前这个人没有权利,没有地位,没有身份,没有财富,他就是一个人,你们是平等的。这也就意味着不论对方是清洁工还是公司的老板,对他的心态是没有分别的,不受干扰的,他只是一个人而已。而我就是因为有分别心才有了烦恼。
问题就是机会,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智慧,感谢昨天的冲突,我还是我,我没有做错,也不丢人,一切都是宝贵的经历,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曾国藩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樊登老师强调的:在事上磨练!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