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弥漫在小巷,我举起相机,想拍下热气中穿过的阳光,似是能记住那锅盔刚出锅的香气。南充青居街的冬天,冷的刚刚好。
“一冷一热,香辣感口——一软一脆,油而不腻!快来快来,刚出锅的锅盔!搞快来排队咯嘿!”转角走去,跟在长龙队最后面,隐约看见巷子尽头一个带着粉色耳罩的大妈忙活着拌凉粉,看不清脸,都是热气挡住了。
轮到我了。“哎哟,刚那一锅卖完了,姑娘要热的嘎!阿姨马上再做下一锅,快得很,快得很!姑娘再等等哈,再等等……”恰好到我,我到也不急。打煤气,架锅,放面饼,搅凉粉,一气呵成。让我忍不住举起相机又拍下了这一幕。许是等久了锅盔有点冷,我感受到旁边有一个炙热的眼神看着我。迎上去,他是在看我的相机吗?为什么有点委屈又有点干净,无害的小孩儿最可怕了。
“许青山!帮妈来装下袋子,搞不赢了。”小孩儿转身去熟练的打包锅盔。“阿姨,您知道红豆村到这儿还要多久嘛?”没忍住,问了一嘴锅盔阿姨。
“红豆村?害!”
“看后面那清秀的山!”
“山那儿东边就是。”
看那山。我转身看到青翠的山林,清新又杂乱,单纯又神秘。进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不想进去。
“许青山,走!吴老师去镇上图书馆进书,拉我们到书馆泡一天,正叫我来喊你快去呢!”
后桌探出个小脑袋,吓我一跳。前面的青山亮了眼睛,又迅速暗淡了下来,怯怯的朝一旁忙碌的身影望了一眼,“你去吧,回来等你给我讲就行……”像是习惯了,那个脑袋慢慢缩了回去,一会儿,那小孩就走了。
青山不舍,也是,那山他出去过。
一整天,因为热乎乎的米线和锅盔,我走了一天的路也未感劳累。上午和姐姐去红豆村走了那玻璃桥,玩了那海盗船,赏了那栀子花。放眼是青翠一片的山,吸气是素雅芬芳的栀子香。撒开了心去玩,当地人们热情又激动,每一位来客,都感受得到他们的周到服务,我玩的不亦乐乎。走了一下午的吊桥,倒不是害怕,却感到点凄凉。满山潮湿的石路,泥泞的小径通往大山深处,我只能用相机定格山脚下的炊烟、田地、小河,小径上闲聊的人们,骑着三轮回家的小商贩。自然又闲适。
此行的意义在于,小乡村的治愈。
我不舍,也是,那大山我才来过。
“看那清秀的山!”
攀上山的高处,姐姐指向山的背后,漫山遍野的绿,珍贵又惊喜。我着急着举起相机,镜头下,他望着我。
“我想走出这大山”
“那你就好好读书走出去”
“村里要留着人发展旅游业”
“外面比你想的更精彩”
“你可以给我讲讲外面的世界吗?”
我拿出一张拍立得刚洗出的照片和一支笔,递给许青山,和他道了别。
下了山,我回头望
看那清秀的山!我下次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