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散步

母亲来我这里小住几天了,每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做做饭,搞搞卫生,看看电视打发时间。我想老人家难得来一次,来了就要陪她四处逛逛。可下班回来就粘着沙发看电视,可谓是言而无信。今天早上出门上班,我再次跟母亲说,一定早点回来陪您到街上散步去。

母亲平时很少到县城来,她担心父亲不会照顾自己。父亲做农活是一把好手,可做家务方面不太沾手,做饭什么的都是母亲动手。就连杀只鸡也得请隔壁邻居,这就是他们和善之处。既便母亲到我这里来几天,她也会多做几个菜储备,让父亲稍微热一下就行了。母亲依然不放心,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是否按时吃饭或者衣服放在哪里。

这次来是医生催了她几次要做牙齿模型了,我便让她少带一点东西,哪么轻便哪么做。可接她时小菜,酱、鸡蛋和平时腌制的豆角,卜辣椒、橘子又装满了一个蛇皮袋。我多次说了不要那么辛苦,超市要什么有什么。可母亲总说赚钱不容易,家里种的又不花钱。久而久之我们也说得少了,只要老人家开心就好。

当天下班回到家,客厅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喊:“妈,我回来了。”母亲依然没有应答。到厨房一看,母亲在炒菜,没有听到我说话的声音。母亲见到我回来一脸微笑:“今天又辛苦一天啰。”“我们上班不辛苦呢,蛮轻松的。”“你说今天提前下班的,我就提前把饭菜做好了。你还是六点到家,饭菜都凉了,刚才看你到了楼下又把菜热了一下。”母亲边往桌上端菜,边跟我说着话。

母亲做了她自己带来的土鸡,虾子和一个青菜,都是我喜欢吃的。只不过这两天身体还没缓过来,吃什么都没有味道。母亲看我食欲不好,便开始唠叨:“平时少喝酒,少呼烟,不熬夜。”简单地吃完晚饭,母亲给我泡了一杯热茶,我又习惯性地躺沙发上。心想老人家天天这样呆着时间也难熬,于是等母亲收拾完毕,我便邀她出门散步。母亲爽快答应,出门还不忘带一个布袋子备用。

下得楼来,母亲走在前面。已经75岁的她依然步伐稳健,偶尔背着双手,颇有几分城里老干部的“格式”。“这栋楼只怕有十几层吧?”母亲指着隔壁正在建设的楼盘问道。我数了一下,回答应该有23层。“变化好快,原来乱七八糟的,现在做出几栋楼了,这里以后肯定很热闹。”老人家边走边“点评”城市建设发展快,来势好。

大堤上来往车辆较多,为了老人的安全,我上前挽起她的手臂。母亲连忙推开:“不用,冒得事,我自己会注意。”“今天舅舅来电话了,说几姊妹中我最幸福了。”母亲不忘跟我说着白天舅舅打来电话的内容。“您以前吃过那么多的苦,晚年是应该享点福了,如果我的能力稍微强一点,您的晚年应该更幸福。”“这个样子很不错了,冒想到你们都搞得这样好,我们一点都不操心了。”我扶着母亲边走边说着话。

我的记忆中,母亲是受过苦难的人。父亲有四姊妹,在他18岁那年,我的爷爷便去世了。父母的担子很重,既要出工争工分,又要照顾他的弟妹,后来还要抚养我们三兄妹。农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母亲有一手很好的针线活,农闲的时候就做布鞋、棉鞋补贴家用。我直到30多岁还穿着母亲做的鞋,至今办公室也还留着一双母亲做的单布鞋。

当时虽然生活比较困难,但他们为了一个大家庭,任劳任怨,和睦相处,从来没有红过脸,在我们兄妹间潜移默化影响很大。现在我们三兄妹之间只要谁有困难,便会齐心协力,没有你我之分。弟妹比我更孝顺,他们隔三差五就会和父母联系一下,哪怕是三言两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

母亲是个很有远见的人,自己没有读过多少书,可她希望晚辈多读书改变命运。就连我在农村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母亲让我在家看书,有时间就搞点家务,农活上的事不要我参与。有的老人上门聊天时,炫耀自己收了曾孙媳妇,以此沾沾自喜。母亲虽不说,但她有自己的小幸福,三个孙儿都读了大学是她引以为豪的。

其实,母亲不仅手巧,而且学东西挺快的。孙儿跟她买了一个智能手机,她开始不肯用,手把手教了她两次,加上自己练习一次,便能掌握打电话,发信息,语言视频聊天,现在没事的时候还刷刷抖音。家里的网络电视比老家的选台程序复杂一点,老人家也是要我调好了去上班。于是,我教了老人家两次,她自己动手一次就得心应手了。有趣的是她看我投影到电视上看大片,也要学学。不到五分钟,就能自己选择喜欢的电影或电视剧投屏到电视上。老人家还自言自语:“其实只要自己肯学,冒得想的那么难。”

不知不觉,很快就走到了超市门口红绿灯处,我挽起了母亲的手臂等候绿灯亮。看着慈祥的母亲晚年也能如此安逸,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这个年纪,还能享受着母亲的关爱,还能陪母亲一起聊聊,逛逛,是多么的幸运。进入超市,我便拉了一辆手推车,母亲说:“只是出来看看,不要买什么东西,平时节约点,收媳妇还要用钱的。”我也不争辩,这是母亲的一种习惯。她总是喜欢考虑很多事情,担心我手太松,没有积蓄,以后做事会为难。特别是每次回家帮她把老年钱取了,她担心我用钱的地方多,让我留着用。那怕是我取了回去给她,她也担心我会多给。后来我取一次款便给她打一次取款单,她这才放心。

选购物品时,母亲不时会看看价格,比较一下商品,如果她认为贵了便不会选购。有打折的商品会驻足看一下,认为合算就会多买一点。她老人家难得来一次,我便选购了一些汤圆、水饺、馄饨……让母亲调整一下早餐。可母亲说家里有面条,又把我选好的商品放回去了。我知道老人家喜欢吃馄饨,便拿了一大包。母亲看到后说:“不要大包的,要买就拿小包装的。”于是顺着老人家的心意换了一小包装。老人家坚果咬不动了,我便提了一串大的香蕉,母亲又走过来换了一串小的。“你买点瓜子嗑,少乎点烟。”为了让老人放心我顺从地准备了一点西瓜子。母亲一看装得不多,又帮我加了一勺子。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自己可以节俭,但对我们却可以放宽条件。母亲担心我工资不高,开支大,想让我手头宽裕一点,要将她卖黄豆、芝麻、玉米等的钱补贴我用。孙儿考上大学不仅有大“红包”,过年也会每人准备一个。我替老人家交电费、手机费,老人家都要现金支付给我。我脾气大,往往不欢而散,老人家却从不计较。

从超市出来,挽着母亲的胳膊行走一段路程后,我询问她是否休息一下。母亲说:“这点路程算不得什么,她每天晚饭后都要和左邻右舍的阿姨们散散步。”也许正是习惯了锻炼,才有如此健康的身体。我们兄妹很少为父母的身体担心,回家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关心。

“父母在真的幸福。”我有感而发地对母亲说道。“幸福么子,父母在是一种负担,老要你们操心记挂,如果不在了可以一心一意搞自己的事。”母亲接着我的话说道。“那完全不同,父母在还有一个完整的家,还有去处,兄弟姊妹还有根据地。如果父母不在,聚在一起的机会就很少了,亲情也会淡一些,我希望您长命百岁。”“现在的日子真好过,是在享福,子女个个孝顺,孙伢子都争气,冒想到晚年还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看着母亲很舒心的样子,作为子女我们也感受到了快乐。

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身体健康,多一点陪伴,给一点温暖,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为一生的辛勤付出感到欣慰;趁着父母还健在,改一点脾气,多一点包容,在简简单单子的日子中享受父母关心关爱带来的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