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睁开眼就看到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不仅让我想起了那个时候——童年的冬天。我仿佛闻到了一种味道,一种90年代的味道。我让内心澎湃就像是生活在那个时候、那种期盼、那种心情。
记忆的河流打开,也是在那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上学放学的我们是那么盼望着能下一场雪。那时候的冬天通常也不辜负我们的期盼通常在冬天都不吝啬的给我们来上几场。记得老人们有个说法就是冬天的雪要下到第三场的时候才能吃,那个时候每年我都能吃到第三场雪。我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是露天的,雪下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出去攥个雪球拿到屋里玩,把它涂上颜色让后慢慢看着它融化。那个时候没有暖气没有羽绒服只有奶奶做的棉袄棉裤还有棉鞋穿着也很暖和。踩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响,找一个干净的地方哗啦一把雪就往口里放,凉凉的有一股空气和黏土的气息比夏天的雪糕还好吃,有的时候咬在嘴里还咯吱咯吱的响。
等大雪过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冷,正好能赶上放寒假,早上起来在炕头蹲一会等着吃了早上就要出去游窜了,那个时候冬天吃饭还是在炕上,大炕是这个冬天主阵地,睡觉在上面、吃饭在上面、聊天在上面、妈妈奶奶们吃完饭拿起鞋垫子在上面夯。我们这些孩子在炕上是玩不了多长时间的,一会的工夫就先烫的屁股疼,一溜烟的功夫就出去了,找上几个小伙伴就出去玩了,冬天玩的最多除了下雪天玩雪外就是去河里溜冰或者捣动河里的冰渣子,一玩就是半天,知道听到妈妈们喊着吃饭的声音才回家。那个时候吃着饭也香,猪肉粉条大白菜一顿,吃妈妈蒸好的馒头,那个味道、那种满足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把饭扒拉完了基本上是不用喝水的,到家里的大缸里拿出几块冰碴子嘎嘣嘎嘣的吃上几口就满足了。那个时候也不怕喝生水不卫生,也不怕喝凉的肚子疼,冻的手通红也不会感冒,去奶奶的夹肢窝里一夹就暖和了。接着把手一甩就出去接着上午没有完成的操作了,每天都不知道疲倦,去河边去大山去田野,寻找着我们可以霍霍的东西。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我们长大了,在也找不回那个时候的我们。再也没有那个时候的惬意。
记得那个时候每天春节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大年初一睁开眼的时候眼前雪白一片,这场大雪给过年的喜庆增添更浓重的一笔。在我清晰的记忆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年,仿佛给我一种错觉下雪了就意味着要过年了。
只是现在被电子化了的生活没有了那个时候田间山坡里的嬉戏打闹,被物质化了的生活很少感觉到那个时候过年的期盼。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某个时刻我依然怀念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