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跨北纬35°到41°,东西横跨四个经度,全境位于温带,气候以温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山西处在北中国东西南北交界的地方,北面是阴山以南的大草原,东面是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西有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以及太行山系,西南两面两邻黄河,无愧“表里山河”之称。南北向上,山西处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接地带,是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交锋的前线;东西向上,山西又处在河北 平原与关中平原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交通要塞。
这样艰险而闭塞的地理环境,对山西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几乎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而且这个影响是多方面的,要都涉及到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研究。以下,我根据山西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变化,以北宋为界,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做一个粗浅的分析 。
北宋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地带
山西从史前文明的旧石器时代发端,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历史文化脉络之清晰框架之完整令人惊叹。
远古时代,山西南部就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山西是石器文化的集中区,旧石器文化遗址有460多处,早中晚自成序列,都是全国仅有。新石器文化遗址同样不遑多让,作为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中心区域,遗址遍布全省达上千处之多。我国发现的6处大型石器制造厂,有3处在山西。而且山西作为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史料记载,尧舜禹都曾建都于汾河下游。可以说,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只有黄河中游的晋南,豫西的文化传承没有被打断。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展壮大,称霸中原长达150年,而后三家分晋,又拉开了战国历史的序幕。中国古代军事是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歼灭战“长平之战”也发生在山西,可以说,在这一段时期,山西都是影响中国发展的核心地带。
之后山西地位的几次巅峰,都源于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东汉后期,南匈奴内迁山西。十六朝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羌等游牧民族纷纷进入山西建立政权。从刘渊在吕梁山区建立汉政权揭开“五胡十六国”的序幕以来,前赵,后赵,前燕,前秦,代,冉魏,西燕,后秦,夏先后部分或全部占领山西,最终北魏统一北方,建都平城(今大同),北魏分裂以后,晋阳又作为陪都。这一时期是山西地位的最高峰,作为北方的绝对军事中心与政治中心。
隋唐五代时期,山西又一次处于核心区域。李渊父子自太原起兵直捣关中,后建立大唐,太原也作为唐朝的“北京”。安史之乱中,山西的保全为后来的反击保留了珍贵的根据地。到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依托山西优势的地理环境从山西崛起,直至北汉被宋灭掉,这一时期山西的巅峰受限于这些政权的短命,并不能与北朝时期相比。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山西受限于自然条件,农耕条件差,农业算不上发达。只是由于地貌的封闭,较少受到战乱以及灾害的影响,所谓天下乱而山西后乱,天下定而山西已定。这种“富庶”更多来自于相对的稳定。受益于易守难攻的军事条件与自成一体的地理体系,拥有很高的战略地位。文化方面,因为较为封闭稳定的地理环境得到了非常好的传承,尤其是古建筑,因为山西少经战乱的影响,以及本身就较适宜木构建筑保存的气候条件,得到了极好的保存。事实上这种封闭自成一体的地理环境对语言饮食风俗等多方面都造成了特殊的影响,在此不一一赘述。
北宋以后:短暂复兴也难止的全面颓势
为什么选择以北宋为界,或者准确地说以宋太宗攻克太原为山西历史地位大转折之界?
北汉被消灭以后,山西北部被辽占领,中南部被宋占领。军力孱弱的宋无力北伐,辽在檀渊之盟以后也无心南进。山西被一分为二,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也就丧失了原有的战略价值。到了南宋,山西被金占领,宋金对峙的前线南移,山西成为后方,更失去了表演的机会。由此下到元明清,大规模的长期的战争很少了,山西主要作为北方重镇拱卫北京,但此时的热点,向东已经转移到中原与游牧对峙的北京附近。
另一方面,北宋以后经济中心的全面南移也是重要的原因。从纵轴上中国的中心线完成了东移。,山西便逐步退出了中国历史的中心舞台。
但是说到短暂复兴,指的自然是晋商的发展。
有规模的晋商大致从宋朝开始,当时晋商与徽商并称。当时晋商的发展,主要靠宋朝的“茶马互市”,即在边境设立马市,以布帛,茶叶,药材等物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良马匹,用来保卫边疆。元朝不缺马匹,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明初,茶马互市再度恢复,直到清中期废止。
晋商中的茶商以明代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晋商采供福建,湖南湖北一代的茶叶,再把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天津张家口等地,由俄国商人陆运至俄国和东欧等地。
除了明显的区位优势外,晋商成功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官商勾结”。一方面,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饷供应的工具;一方面,商人和政府之间有着明显的依托关系。比如明代“开中法”,实行由商人提供边军军粮来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贩卖,这样一来政府既解决了北方边镇的军饷,又收到了盐税,晋商因而兴起。清后期各票号与政府的关联,更是不可枚举。
让晋商真正发达的一个不得不说的契机就是——清军入关。明末,清军通过把控张家口贸易的山西八大商人来进行军需物资的购买。作为回报,清朝建立以后,八位晋商被赐予了“龙帖”,利用官方的特权,晋商向蒙古,俄罗斯扩展贸易面。虽然这是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但不可否认其对晋商发展的极大意义。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很多贸易路线发生改变,沙俄对华贸易也由陆路改为了天津大连海参崴的海路运输,山西所占有的地理优势逐渐失去。而清政府的腐败与内忧外患,更无法保护本国商人的利益。晋商的辉煌很快迎来了终点,现在看来,这种辉煌本身就是不可复制的。
至近现代,山西已经彻底失去了区位优势,不复有边境地区的力量,变为完全的内地省份。原先农业社会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优势完全丧失,艰险的地势与支离破碎的地貌更 是大大阻碍了山西交通的发展,就连这种封闭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较为保守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成一体的地理体系所延续的宗法传统人情社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个数千年的“表里山河”带来困窘。如何从一个单一的资源型工业型的省份进行转型,或许是山西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