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想在意,却还是忍不住偷偷在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喜欢看一些书,特别是散文和小说。我喜欢散文的恬淡闲适,喜欢小说人物的潇洒从容。事实上各种文字在我眼中略过,都会一一转化为对现实生活的超然物外。我很少会主动去争取什么,总以为属于自己的别人拿不走,别人能拿走的肯定不属于自己。但这种“不在乎”的态度,总是与自己内心的小九九相违背,这让我很困惑。

      比方说中学时代,老师总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这个时候,我总会内心雀跃,纠结自己到底要不要举手,我当然知道老师不会责怪一个回答错误的学生,我也不在乎是否会因此被人耻笑。只是害怕这样会不会是在“显摆”,刻意展现自己的“积极”?但又不甘心自己认为高明的答案居然无人知晓,于是假装不经意地小声告诉同桌。如果收到同桌“你真厉害”目光时,便心满意足“不在意”地说“哦,我也是偶然看到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真真是幼稚啊。

        有时候班上的同学会在群里闲聊,或是约ktv,烧烤什么的。我大多自己宅在宿舍自己看看书,追追好剧。心想“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越是看书越是觉得书比现实的生活有意思,越发不愿参与我认为“没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但是到了有关班级投票时,我又会忍不住偷偷担心,我和他们也没怎么交流,他们应该不会投票给我吧。然后忍不住隔三差五地点开链接,看看投票的进程。之后又会责怪自己干嘛这么没出息,不是说好不在意吗?

        我喜欢看书,书中教会我的道理,总会让我时时反省。我会考虑我说的一些话是否会伤害他人的情绪,我如果表现的很激动会不会让我看起来很不稳重,我说话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既不能锋芒毕露让人难以接受又不能畏首畏尾显得软弱可欺。这就有技巧了。

        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让我看起来羞怯(避免与人交流)和笨拙(说话之前思前想后)。

        当然我也因此失去了与“心仪”的人再进一步的可能。为此也不免感到遗憾。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所谓的“淡定从容”可能只是为自己的懦弱找的借口。我还不是深沉的年纪 ,干嘛逼自己“不在意”,我明明是在意的,却要装作“满不在乎”的模样。那些我向往的超然态度,要么是作者经历过世事沧桑得来的,要么是作者心知现实中很难达到所以寄托给书中的人物,毕竟它们的千帆过尽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我还年轻,我还有犯错的资本,我还有学习的精力和时间,我还有勇敢前行的勇气。成人的世界大多归于平淡,少数人能保留一颗赤子之心。既然我处于这个可以“疯狂”的年纪,就不在故作成熟里迷失自己。

        我明明很在意,那就光明正大地在意。生活还是多点波澜的好,而这最好是少年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周末在家,刷了一部日剧,叫《Dr.伦太郎》。 伦太郎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在第一集中,他需要治疗一位叫兰子的重度...
    蚩小样阅读 1,377评论 4 6
  • 1.该App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的做法:用截图和文字说明; 1.解决的问题:为从韩国卖到中国的东西减免关税。 ...
    77fa922a0021阅读 6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