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是一个很自由的写作平台,有各种专题供我们写作者去投稿,更有各种活动让我们参加,比如2017年过年的万人万字,比如这次的「散文&谈写作征文」都让我这个爱写文却不知什么是散文的人,颇感压力。
而我与简书的缘分,大抵是在2016年4月份,通过朋友了解到这个平台的,我当时就下载并注册了。期间,我写过几篇文章,后因各种事情,便没再更新,等我再次来写文已经是2016年年底了。
后来因为写的一篇文《天堂的表弟,你还好吗?》被散文收录了,我有幸被编辑邀请加入简书的微信散文群,在群里遇到了志同道合、爱写文的朋友。
有次我看到一个姐姐在群里发了一张截图,截图内容是姐姐的散文被推送了首页,尽管我的文章也曾被散文收录,但在内心中,我却不明白什么样的文字属于散文,于是,我便问了姐姐,她说让我去百度。
于是在百度上,我得到了答案: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看了百度的解答,我才渐渐明白,原来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写的是记叙文,实则不然,其中不免夹杂着散文的成分。写到这里,不免觉得就是个笑话,也许从小就接触到很多很多的散文,只是我自己没有察觉,从而错过了和散文的约会。
此刻写下的这篇文,也是在群里看到编辑发的征文要求,今天是截止时间。而很多朋友已经写完提交了自己的文,有朋友说逼了自己一把才写完的,我说我哪怕逼自己几把都不行,有朋友就劝我试试,还告诉我说不定写了第一句就有第二句,接着第三句,然后就写完了,我笑而不语。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储存量,觉得我在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不管我写的好与不好,也无从定义,就像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一样,我写的是自己的感受和切身体会。小的时候每当写作文,总感觉像要上刑场似得,看着别人流畅的文笔,华丽的词藻,老师在作文本上写下大大的“优”的时候,我不免有些难过,我会责怪自己太笨,笨到不会写一篇能够让老师心甘情愿写下“优”字的文章。
后来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那时候我们的顺口溜是:日记日记每日一记,一日不记不叫日记。后来我发现自己不是在马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在路上捡到五毛钱,把在作文书上看到的文字,搬到自己的日记本上,其实那个时候,村子里哪有马路,都是下了雨之后,坑坑洼洼的裹着土掺着泥的路。
我被这样一篇篇的模仿吓到,索性后来不再写模仿,开始自己的写文之路,偶尔也会写几首诗,来安慰冬天不愿出来多写一会儿字的冻得像胡萝卜一样的手。
小时候,因为村子里的学校只能上到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隔壁村子上学了,刚开始不需要早读的时候,每天的上学里程是这样的:上午去学校,中午回家吃饭,吃过饭又回到学校,下午放学回家吃完饭,还要上晚自习,晚自习下课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路回家,每天来来回回这条路要走好多公里,那时候也不懂,更没有手机,从来也不觉得辛苦。现在写起来,依然觉得是流水账一般,可就是这样的日子,占据了我整个小学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是六年级的一天,下午放学之后,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回家吃饭的我到家之后,现在也想不起来是什么原因,就和家人吵了几句,然后自己就气呼呼的去上学了,没和其他小伙伴一起(那些天好像我还生病了,具体的症状我给忘了)。自己走在以往上学的路上,发现自己眼前一片一片的黑(并不是天气黑的原因,后来才知道是吃药过敏了)。我心里很害怕,怕万一我晕倒在路上,没人能够发现或者被人带走,我强忍着自己的不舒服,努力一步步的走向学校,到学校之后,趴在桌子上开始哭,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觉得只有哭才舒服。
后来同桌发现我的异常,就问了我情况,我跟她说了,还强调不要告诉老师,结果她因为太担心我就告诉了老师,老师问我几句之后,就把我往医院送,我吓坏了,以为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到医院,医生说是对药过敏,老师慌忙的去给家里打了电话,家里人开着以前那样很大的车去学校接上我,就要往县城医院送,我说好多了,可家人偏不听,到医院医生检查过之后说没事了。家人这才把悬着的心放回肚里,还关切的问我:饿不?
当天晚上到家之后,之前给我开的药的医生,听闻消息也是吓坏了,赶到我家,给我拿了几瓶水,让我输水,年幼的我拗不过,最终在手上扎了一针。那一夜,姥爷守了我一夜,第二天的我,安然无恙,姥爷和姥姥便不再担心。这件意外事件的发生,让我知道从此以后胃复安是我过敏的药物,也让我知道以后不能再倔强的和家人争吵、赌气。也谢谢那天为我考虑的同学,送我上医院的老师,因为你们的存在,让我躲过了一劫,谢谢你们。
写到这里,似乎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我再次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这重要吗?写到现在,结果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