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媳妇送的,知道我喜欢书法,出差西安去碑林游览时特意买的,当然人家说的是“看你那字写的跟鸡扒似的,怎么好意思?好好跟人家学学!”,学是学不会了,闲时欣赏一番,愉悦身心也是极好的。
这是一本活页书,在我的书柜里是唯一的一本,也是我至今见到的唯一的一本,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了吧。本书装帧、设计很是用心,合起来是一本书,拉开就成了一幅书画长卷,让人眼前一亮,很是精妙。
西安碑林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艺术宝库,馆藏文物1万多件,国宝级文物130多件,其中也荟萃了自秦汉以降,直至近代众多文士名流的书法艺术珍品碑刻,不乏王羲之《淳化阁帖》、怀素《千字文》、张旭《肚痛帖》、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等驰名中外的书法传世名帖。此书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代书画精品拓印而成,可以说此书在手,中国书法精髓在握。
小时候曾经练过几天书法,字也写的像模像样,看的过去。上初中时,老爹在一个镇上的一所中学任教,有一次带我去学校玩,正好赶上要给学生出题考试,那年头印制试卷可是一件麻烦事,先要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刻制,然后把刻好的蜡版铺在纱布一般的油印板的反面,在油印板的正面均匀地刷上油墨,然后用滚筒在油印板上均匀一滚,翻起油印板,垫在板下的白纸就变成了黑字的试卷。
听说我字“写得好”,老爹的同事让我试下刻蜡纸,没想到“牛刀小试”竟赢得一片赞声,什么“结构紧凑、飘逸潇洒、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之类的,让我很是得意了一番,一时成了“小名人”。后来再去学校,就经常受邀去帮刻蜡版,照例收获一些夸奖,让我很是飘飘然,神气了好长一段时间。
可惜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纪越来越大,字却越写越差,老婆评价说“跟鸡扒的一样”,实在是汗颜啊!虽然字写的丑,但俺却有一颗爱美之心,一直对书法有欣赏之意,收藏个名家帖册,偶尔看个书画展,翻翻字帖胡乱揣摩一番,跟书家套个近乎……好龙之心还是要有的嘛。
中国书法讲究正统,正统自然是二王一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王是源头。如同西方古典音乐中巴赫是源头,西方人曾讲,即使巴赫之后的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都不存在,顺着巴赫的路走下去,一样可以发展出完整的古典音乐史。对应书法史,只要二王在,沿着二王的路子走下去,必然会出现智永、虞世南、赵孟頫、董其昌,但恐怕出不了颜真卿。颜体书法一大变,在二王之外别创洞天。学习书法自然要先溯源,找自己喜欢的名人字帖临摹练习,自模仿开始,先求形似,慢慢吃透精髓,求得神似,继续精雕细琢,最终大成,写出自家风格。
字要写的好需要下慢工夫,大气力,日积月累,铁杵磨成针,方能有所成就。现如今是个浮躁的时代,少有人有这样的毅力与耐心,只好走捷径、辟新路,美其名曰“创新”。20多年前北京有自称爱新觉罗.溥杰学生的书法家胡某来威发展,合作开设“海王邨”书画社,多有走动,交往甚笃,酒酣之时也曾笑谈书坛趣闻轶事和成名捷径。大家都用右手写时,就先用左手,左手写的人也有了,就左右开弓,左右开弓也常见了,就不用手,牙咬着写,脚丫子夹着写,这都不稀奇了,就倒着写(书者写时字是倒的,站对面看是正的),反着写。胡兄就擅长反着写,写完了挂起来,从纸背看过去才能辨出是何字来,还真是一绝,许是俺孤陋寡闻,至今除了胡兄未见他人有这本事,胡兄当年也凭此绝技混迹威海滩,很是过了几年好日子。可惜当年送我的几幅字多次搬家不知道放哪里,找不到了,不然可让读者诸君开开眼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