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逼”这两个字从字形上看,非常的近似。但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尤其是“逼”被现代人的一番庸俗借用之后,其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两个字的主体都是“畐”,“畐”的发音与“福”字相同。在甲骨文中,“畐”是“酉”的变形,表示像酒坛,造字的本义是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其实,从现在的角度看,“畐”字是不是代表酒坛并不重要,仅仅是根据字形把“畐”字理解为“一口田”,也肯定代表的是好事、美事。
这“一口田”确实很重要,家里只要有了这“一口田”,那肯定就是“富”有之家。
可以说,这世界上没有人不爱“一口田”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获得这“一口田”呢?
这就是古人造“福”和“逼”两个字留给我们的启示。
“福”字是“畐”左边加上一个“示字旁”,代表“一口田”是神赐予的,所谓天赐为福。神为什么会赐予人“福”呢?首先是人相信神,能够虔诚祈祷。其次,人能够按照神谕行事。这样的人,上天自然就会赐福给他,他自然就是有福的人。
“逼”字是“畐”左边加上一个“走之旁”。代表神的“示字旁”没有了,而是变成了代表奔走的“走之旁”。
简单的一个偏旁的更换,意思可有了天壤之别。没有了神的护佑,为了人间这“一口田”,人只能四处奔走,这样的日子是什么日子?这不就是现在常说的苦“逼”的日子吗?
“逼”,造字本义是追讨财产,那“一口田”表示的是财产。因为是追讨财产,所以,“逼”字就包含着强迫、威胁、穷追不舍的含义。总之,是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迫感。
在这样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下,人还能够获得那“一口田”吗?
当然不能。不仅不能获得,自己仅有的那一点儿存货,恐怕也会因为其他人的追讨而失去。
人,似乎就是这么吊诡。自从尼采在发疯之前,自豪地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一切都需要重新评价之后,人就总是牛逼轰轰地认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统治者。
既然人自己这么牛逼,那生活中还能有神的位置吗?于是,“神”去“福”走,只剩下了人苦哈哈地东奔西走,为了那“一口田”去奋斗,去拼搏,不管用什么振奋人心的词汇,终归是把自己“逼”到退无可退。
人,何苦放着有神护佑的有“福”的日子不过,而去瞎“逼”折腾呢?
很多人,牛“逼”轰轰地走了许多的路,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傻“逼”而已。